黃芩

黃芩
    別名
    黃芩別名
    山茶根、黃芩茶、小黃芩、青子芩、條芩
    主治
    黃芩主治
    澼痢腹痛,寒熱往來,黃疸五淋,血閉氣逆,癰疽瘡瘍,失血,上焦之風熱濕熱,水嗽喉腥,目赤腫痛,肺熱咳嗽,血熱吐衄,胎動不安。
    功效與作用
    黃芩功效與作用
    消痰利水,解渴安胎,養陰退陽,補膀胱水,瀉肺火,利胸中氣,涼心,瀉肺火,養陰,抑制桿菌、球菌,抗發炎,鎮靜解熱,保肝,保護腎損傷,降壓,抗微生物,降血脂,利尿。
    用途分類
    黃芩用途分類
    清熱藥(清熱燥濕藥、清熱瀉火藥、清熱解毒藥)
    用法與用量
    黃芩用法與用量
    內服:3~10克,煎服。
    本草備要:上行酒炒,瀉肝膽火,豬膽汁炒。
    禁忌
    黃芩使用禁忌
    過服損胃,血虛寒中,脾胃虛寒,少食便溏者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影響胎兒發育。
    黃芩的基原
    唇形科(Labiatae)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之乾燥根。
    黃芩的拉丁生藥名
    Scutellariae Radix
    黃芩的英文名
    Scutellaria Root
    黃芩的性味與歸經
    味苦,性寒,歸肺經,歸膽經,歸脾經,歸心經,歸大腸經,歸小腸經
    黃芩的化學成分
    黃芩苷(Baicalin)、黃芩素(‎Baicalein)。
    黃芩的性狀
    圓錐形,扭曲,長8~30公分,直徑1~4公分,表面棕黃色或深黃色,斷面黃色,中間紅棕色。老根中間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狀或已成空洞者稱為「枯芩」。新根稱「子芩」或「條芩」。氣弱,味苦。粉末黃色。
    黃芩的藥用部位
    乾燥根。
    黃芩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春、秋季採挖,去除鬚根及泥沙,晒後撞去粗皮,晒乾。
    2. 儲藏:冷藏或置陰涼乾燥處,防蟲蛀。
    黃芩的產地
    生於山野向陽的乾燥山坡,常見於路邊及山坡草地。分布於雲南、四川、貴州。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