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走一步、 痛一下!談退化性膝關節炎

退化性膝關節炎好發於四、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成因與膝關節處的軟骨被磨損有關,嚴重者膝蓋上、下方關節的縫隙會變狹窄,甚至引發疼痛。

台北榮總骨科部主治醫師陳威明表示,退化性關節炎的輕重程度,可從普通正面及側面的X光片來觀看,若加上特殊臏骨角度,可更清楚看出膝關節軟骨磨損情況,正常的狀況下,雙腳膝蓋間的上、下骨頭存在著軟骨,因此,在X光片中,可看到空縫存在,但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因軟骨被磨損,空縫可能變得狹窄,甚至密合起來造成膝蓋變形。

軟骨可以吸收體重的重量,並潤滑關節,軟骨沒有神經,可是在軟骨被磨損、骨頭暴露後,走路就易引起酸痛。

除了軟骨磨損、骨頭暴露造成的疼痛外,部分患者增生骨疣(俗稱骨刺)斷裂,或合併滑膜炎、軟骨磨損導致的碎塊,也易刺激週遭神經組織,產生疼痛,尤其是滑膜炎急性發作期膝關節處容易紅腫、積水,疼得讓患者幾乎無法走路。

依症狀的輕重,對於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所採取的治療方式也不一,在預防上,患者應避免拿重物、及穿過硬、過高的細跟鞋,以免加重膝關節的負荷。

復健及藥物治療方面,陳威明表示,復健治療主要以紅外線照射、熱敷及按摩等,來改善關節的疼痛及僵硬,若已發生腫脹,則要改用冰敷。

也有醫師會以針劑抽出關節內積水、減輕腫脹,不過,這多只治標、不治本,暫時緩解疼痛腫脹後,又易在短時間內復發,反覆的關節積水,常是合併退化性半月軟骨斷裂所導致,有時甚至需靠關節鏡或核磁共掃描來診斷。藥物治療部份則以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物為主,對輕、中度關節炎患者,關節內注射玻尿酸或服用葡萄糖胺,也是選擇之一。

部分膝關節嚴重磨損的患者,只能採取手術方法來改善,常見手術方法有三種,分別為經關鏡修整清洗術、高位脛骨切骨術及膝關節置換術,前者對有磨損碎片存留、或合併退化性半月軟骨斷裂的患者效果最佳;高位骨骨切骨術適用於中年或較年輕、內側磨損嚴重、沒過度肥胖、外側關節空間尚可的患者,手術時醫生可把脛骨上端靠近關節面處的骨頭切掉一部份再挪正,使得內外關節受力平衡,對於膝蓋已內翻變形的患者尤具成效。

膝關節置換術是把設計且活動良好的人工關節裝置在患者膝蓋內,如同裝牙套般,術後患者住院約五至七天後、就可返家,其關節活動度、方便性,在醫療器材不斷演進下,置換人工關節的患者,依然可以自由活動、走路,大幅改善生活品質,且九成以上患者可使用十年以上,如果維持理想體重,避免跑跳等劇烈運動,用二十年以上的機會也相當的高。
本文作者:骨科陳威明 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