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吸入性皮質類固醇用於成人氣喘之介紹

歷史上,對於支氣管氣喘的標準療法,著重於徵候的控制,同時也發表
有關病態死亡或是漸進式氣流限制等相關問題。最初氣喘被認為是與異
常的平滑肌收縮有關。總之,在1980早期及中期支氣管鏡的應用改變了
這個觀念。而現已知氣喘與呼吸道發炎有關,而抗炎藥物成為輕度到中
度且嚴重氣喘控制的重要部份。

氣喘的病理學與生理學

氣喘是因氣流極限逆轉重覆介入產生的生理現象。呼吸道發炎及過敏通
常會產生這些現象。病理學發現伴隨氣喘產生的有粘膜水腫,炎症性細
胞浸潤,上皮的脫落以及底層薄膜厚度上皮下纖維化,類似但較少變化
的症狀同樣出現在間歇的或氣喘初期甚至在非氣喘的過敏體質慢性鼻炎
與正常的支氣管反應過度。這個建議指出發炎是因為對呼吸道的過度反
應而產生的。在氣喘中氣流限制通常是可避免的,但不可避免的改變可
能發生在某些患者。這可能是因呼吸道壁的再生或肺部彈性減低而造成
的。

氣喘處理目標

目前氣喘治療的目標為保持徵候的控制,並防止因不可避免氣流限制的
激烈惡化。這必須以藥物調整使副作用降至最低。為了完成這個目標瞭
解新的氣喘病理及預防是必須的。傳統上,支氣管擴張劑已被用來減緩
氣流限制及減少氣喘的徵候。雖然短效的吸入性β2-致效劑是治療激烈
惡化的最先選擇及防止運動引起的氣喘,但是不能消除氣喘的發炎及過
度反應現象。長期,規則的使用吸入性β2-致效劑甚至曾經減小氣喘控
制力。因此,替代的藥物用來防止或逆轉氣喘的潛在發炎及過度反應是
須要的。

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的機轉

皮質類固醇是近來常用來治療氣喘病有效抗炎藥。長期的皮質類固醇治
療用來減少呼吸道氣喘的發炎及過度反應現象。皮質類固醇調節了發炎
現象而減少了微血管破裂;抑制了Cytokine的產生及分泌;防止趨化性
和活化炎症性的細胞;減低炎症性細胞和干擾Leukotrienes的合成。經
由加強β-腎上腺素的接受體的方式,皮質類固醇可增加呼吸道平滑肌
對β2-刺激的敏感度。

全身性皮質類固醇

以及早立即的治療,短期口服或靜脈注射皮質類固醇可防止氣喘惡化。
急性短期皮質類固醇療法,是以每日高劑量(40~80mg prednisone 用于
成人或1-2mg /kg用於小孩)這可維持5-10天或超過這個時間。依次減少
急性發作,住院或罹病率之發生。長期每日或隔日以口服Steroid治療
可用以控制嚴重持續性氣喘,但此種治療也容易產生副作用如類cushing
氏疾病現象,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及腎上腺功能不足。這促使醫
生僅以皮質類固醇當作第二線治療,只在當吸入式β2-致效劑以及長效
型aminophylline使用無效控制氣喘的徵候時才使用。

不同於口服steroids,吸入式皮質類固醇曾被報導會產生不可忽視的副
作用如口咽部念珠菌病,呼吸困難,反射性咳嗽以及支氣管痙攣。在年
長的女性患者,因為先前存在的骨質疏鬆是有危險性的,同時治療骨質
疏鬆,可以防止因使用吸入性皮質類固醇造成進一步骨質流失。在兒童
的潛在效益是重要的且平衡其他的益處。只有少數報告表示,會減少葡
萄糖耐受性,散播水痘感染以及視丘下的腦下垂體腎上腺軸明顯降低,
而沒有造成死亡的相關報導。

吸入性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

吸入性皮質類固醇比全身的或口服給予有效,因為高濃度的藥物直接輸
送到呼吸道。吸入性皮質類固醇在許多嚴重慢性氣喘的病人是最先被用
來減少或代替口服steroids劑量。有相當數量以成人患者所作的控制試
驗中也証實了吸入性皮質類固醇對於控制氣喘徵候以及減少輕微氣喘急
速惡化是非常有效的。當跟第一線療法的支氣管擴張劑比較時,用於治
療輕微中度或夜間氣喘,吸入性皮質類固醇達到較好的結果。推展及早
使用皮質類固醇變成國際性及各國家的指標。近來韓國氣喘協會發行的
過敏和臨床免疫學成為氣喘控制的新指引。該刊物推薦當患者每週有超
過二次的氣喘徵後時或是每月超過二次的夜間激烈惡化就應每日固定使
用吸入性皮質類固醇。

而吸入性皮質類固醇的劑量和頻率的增減則視氣喘嚴重程度而定。為了
控制嚴重惡化,最大量的治療包括開始就須短期的使用口服皮質類固醇
,再接著使用高劑量的吸入性皮質類固醇。一旦徵候可被持續控制三個
月後,治療即可緩慢下來。

吸入性皮質類固醇和支氣管過度反應

在類固醇依賴及非類固醇依賴的氣喘中,在降低呼吸道反應過度,長時
期以吸入性皮質類固醇治療比支氣管擴張劑有效。在中度氣喘病例中,
以吸入性皮質類固醇治療一年後顯示效果幾乎是四倍減少支氣管之過度
反應。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支氣管反應力恢復到正常。在開始使用
吸入性皮質類固醇六個星期內可達到減少支氣管過度反應且改善的程度
在治療的前三個月可達最大值。吸入性皮質類固醇在支氣管過度反應的
效用已經被用來觀察在類固醇依賴的氣喘病患而這些改善顯示跟劑量有
關。在長時期治療後,吸入性類固醇被減少或停止,支氣管過度反應的
降低程度可維持至少三個月。

一項有關支氣管粘膜切片的研究指出,吸入性皮質類固醇的給予可以很
明顯降低氣喘發炎以及逆轉任何再生。雖然長時期使用吸入性皮質類固
醇可以減少支氣管過度反應幾乎到正常水平,但仍無法除去造成支氣管
氣喘潛在的因素。在經過有效的抗炎治療後,甚至當他們變成無徵兆的
而且免于每天的氣流限制,多數的氣喘都有呼吸道過度反應。這些呼吸
道過度反應的成份,在使用抗炎療法中具有長效性及遲緩性,在將來的
調查中會被說明。

早期使用吸入性皮質類固醇處置

研究指出氣喘徵候持續性與吸入性皮質類固醇達到氣流限制整復之間有
很強的負面關連。最大的改善出現在治療的前三個月,漸進的改善延伸
至治療第二年。徵候持續低于六個月的患者氣流在治療期間可達到幾乎
正常範圍,但徵候超過二年的,則會有持續的氣流限制。

這項研究有力的支持及早使用吸入性皮質類固醇治療可以使氣流獲得最
大的改善及防止不可逆轉的氣流限制。吸入性皮質類固醇在治療停止後
,大部份的患者會有復發情形。而復發的速度跟治療的持續性有關:如
果吸入性皮質類固醇療程短,復發會很快速。在已經繼續一年的治療停
止之後則復發可能在三個月或三個月以上發生,但似乎每個患者都可能
再復發。因此在氣喘更嚴重前及早使用吸入性皮質類固醇是有真正效力
的。但至目前為止並無臨床証明來支持這個觀念。

結論

比較于支氣管擴張劑,吸入性皮質類固醇治療顯示改善徵候,肺功能及
少數惡化的病例。這是經由調整呼吸道發炎及過度反應而達成的。因為
皮質類固醇不是治病的而是抑制性的療法,且必須及早和長期使用方可
達到控制徵候及潛在疾病的過程。

參考資料

本文譯自: Medical Progress February 1999 VOL.26 NO.2 P17~20.
作者:Choon Sik Park,MD,PhD

資料來源:中興藥訊第六期(2002/08/14)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