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自閉症是「不治之症」嗎?醫師曝透過1方式改善

作者/章秉純醫師

「我家小明真的被『確診』為自閉症了嗎?」、「這有可能會好嗎?」、「我要怎麼跟家人交代... 是不是因為我懷孕的時候吃了什麼不對的東西;還是做了什麼不對的事情...」、「還來得及補救嗎?」、「很嚴重嗎?有比柯文哲的兒子還嚴重嗎?會要進特殊班嗎?以後能念大學嗎?」

這些都是兒童青少年身心科門診中很常聽見的問題,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希望焦急的父母能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什麼是『診斷』?」診斷,不等同於法律的「判決」;也不是一個無法撕去的「標籤」;更不是一個「缺陷」、「恥辱」。醫療上所謂的「診斷」,其實只是一個決定臨床關注方向的線索,如此而已。甚至「是否需要治療?」這樣的問題,診斷都不一定能夠回答您。

「自閉症」正式稱呼為『自閉症光譜疾患

在談論「自閉症」〈在美國最新診斷標準「DSM-5」中,正式稱呼為『自閉症光譜疾患(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之前。我們可以先深入了解我們比較熟悉的一些疾病:如肥胖、高血壓、新冠肺炎這三個疾病。「肥胖」是很常見的狀況,很多女性都認為自己有肥胖的問題,也很多人受「害怕別人認為自己肥胖」之苦。但在醫學上,「肥胖」是有其定義的─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大於30,醫學上稱為肥胖─而若符合醫學上的肥胖定義,則會做一些臨床處置、或建議改變生活習慣,以避免肥胖所造成的重大危險,而這些危險,也都有嚴謹的科學實驗結果依據。也就是說,當您符合醫學上的「肥胖」定義,改變生活習慣肯定是符合比例原則,也肯定是一個聰明而值得的決定。

高血壓與新冠肺炎亦然,急著衝進醫院,因為知道遲過五點就無法報到了,這時所量出的131/81是否算是高血壓?是否需要吃藥治療?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為治療「高血壓」是為了預防之後造成的風險,而非治療數字本身。新冠肺炎(COVID-19)的「Cycle Threshold,CT」值,11與31的體內病毒量相差也非常大,處置也有很大差異,即使都算為「確診」案例,但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況。

回到「自閉症」,自閉症的成因非常複雜,與腦內許多神經傳導物質相關;亦與掌管腦部高級功能的楔前葉(Precuneus)相關;也與掌管情緒功能、記憶的杏仁核、海馬迴相關。是一個複雜的腦部狀況。加上人類的腦部直到青春期都還在成長中,兒童腦部的成熟度更低、差異更大,使得自閉症的科學研究更加困難。但也因如此,所有的狀況都可能因腦部發展而改變,父母並沒有必要覺得孩子一旦被診斷「自閉症」,就悲觀地堅信終生不可能康復、或是認為孩子將來勢必會如網路資料所描述的「最嚴重、最典型的自閉症」一般。更不需要諱疾忌醫,很可能孩子往後的人生,就因是否能早期發現問題而改變。

醫療與家長共同面對問題,幫助孩子進步

自1943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肯納(Leo Kenner)教授開始,自閉症已累積了數十年相當可觀的科學研究。治療、乃至診斷本身也不斷在演進,最新的「光譜」概念,即是強調儘管臨床上我們需要關注一些社交互動、溝通模式較特殊;加上出現高侷限性、重複行為的孩子。但這些孩子的個體差異仍然非常大,無法一概而論。對人的眼神接觸、察言觀色的能力、對外在刺激的反應、對社交的主動性...等等問題,都難以有一刀兩斷的判別方式,僅能以醫師的專業與經驗,判斷孩子「是否需要醫療介入?」;「醫療的介入是否對這個孩子有幫助?」是專業的兒童身心科醫師該為您思考的問題。也如同前述所有身體狀況一般,您在選擇是否相信醫師判斷之前,都應該盡量詢問醫師、了解問題。畢竟孩子溝通能力仍未成熟,很多決策必須仰賴成人。當醫療與家長同心面對問題,此時醫療、家長對治療的共同信心與努力,相信也會傳遞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更能進步、治療更有力量。

自閉症光譜疾患的孩童透過早期療育對於學齡後極有幫助

醫療的本質仍是科學,早期療育(早療,Early Intervention)已有相當多的科學文獻證實對於自閉症光譜疾患的效果;很多孩子也因把握腦部發育的早期進行早期療育,而在學齡後能有極為可觀的改善。目前全國許多醫院有附設早療中心,能協助自閉症光譜疾患之孩童進行早期療育,由專業心理師以系統、專業、具科學實證的方式訓練,在腦部成長的黃金時期,刺激孩童腦部專責社交互動、溝通的區塊得以發展。


推薦閱讀:孩童常摔跤、平衡差、笨手笨腳…應是感覺處理障礙作祟!醫師籲:不處理恐造成孩子學習、生活適應不良

醫師_章秉純
章秉純
醫師
簡介
•臺中醫院身心精神科主任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