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決戰新冠病毒!新冠肺炎藥物最新進展

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撰文/郭岳潭  文章出處/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54期  責任編輯/Mei  圖片設計/Kato
在治療藥物的部分,根據目前COVID-19個案回顧研究報告,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或無症狀,但大約有14%的人出現嚴重症狀,需住院與氧氣治療,5%則需加護治療,患者平均年齡為50歲,大約半數有潛在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分類建議,COVID-19個案可分為輕、中、重度,重度患者容易出現嚴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敗血症及敗血性休克,以老年人與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演變為重症的風險較高。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衛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指揮官、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指出,新冠肺炎病患確診後,目前仍沒有特定藥物可以有效治療。 

一般建議多採用支持性療法,針對病患的狀況給予緊急支持輔助治療,例如:氧氣治療、呼吸器及葉克膜(ECMO)的使用等,目前大都仰賴病患自身的免疫力,來達到緩解或痊癒目的。 

目前有多個新冠肺炎藥物治療的相關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使用的藥物包括:洛匹那韋(LOPINAVIR)與利托那韋(RITONAVIR)合併干擾素(IFN-α/β)、阿比多爾(Arbidol)、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瑞德西韋(Remdesivir)、奎寧(Hydroxychloroquin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COVID-19病患恢復期血清、IL-6 抗體(IL 6 inhibitors)。 

由世界衛生組織及英國牛津大學主導的大規模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初步結果顯示,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及奎寧,都無法降低COVID-19病患的死亡率,而地塞米松可降低需要呼吸器治療或插管的重症病患死亡率。 

黃玉成表示,根據最新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結果,若是新冠肺炎病患經主治醫師評估藥物治療的效益與風險,並充分告知後,可考慮對嚴重肺炎以上程度,包括:血氧濃度低於94%、需使用氧氣治療、呼吸器及葉克膜,給予瑞德西韋或地塞米松治療。

1.地塞米松

根據牛津大學研究顯示,60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參與臨床試驗,2101名患者使用低劑量類固醇地塞米松,另外4321名患者沒有使用藥物治療,結果發現,使用地塞米松進行10天療程的患者,使用呼吸器重症病患的死亡率,從40%降低到28%;使用呼吸器的中重度病患死亡率,從25%降低到20%,但對於不需要使用呼吸器的輕症患者無效。 

黃玉成指出,地塞米松為60多年的類固醇老藥,用途相當廣泛,主要作用是抑制發炎反應,過去用於治療免疫系統疾病、感染疾病,例如:風濕性疾病、結核性腦膜炎、肺炎鏈球菌腦膜炎等。 

研究發現,人體免疫系統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容易演變成致命的免疫風暴,而地塞米松可以透過抑制人體的免疫系統過度反應,以避免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的細胞,也是目前研究證實,唯一可以降低COVID-19病患死亡率的藥物。

2.瑞德西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主導的研究發現,在恩慈療法結果顯示,53名COVID-19病患使用瑞德西韋治療,患者使用呼吸器需求下降68%,插管與非插管病患死亡率可以分別降低18%與5%。 

不過,最新的隨機臨床試驗顯示,針對逾7000名COVID-19患者,使用瑞德西韋治療,對於減少使用呼吸器需求及降低死亡率,都無顯著差異。 

黃玉成表示,瑞德西韋原本開發用於伊波拉病毒治療,主要作用是抑制病毒RNA複製,以減少病毒增生。目前研究顯示,瑞德西韋對於需要使用氧氣治療、呼吸器及葉克膜的COVID-19重症患者沒有明顯療效,而對不使用呼吸器的輕症患者,則可以降低死亡率。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