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焦慮和恐慌有藥物可以治療嗎?會有副作用嗎?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焦慮或恐慌發作的治療藥物,在大腦中的作用是調解與恐懼有關的神經傳遞物質,下列藥物經研究確認對焦慮症和恐慌症的治療均有效。

1. 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

是一類抗抑鬱藥物,考量其安全性、有效性、可耐受的副作用,經常作為治療恐慌發作或焦慮症的首選藥物。

服用藥物大約2~4週後作用開始生效,但完整的臨床效果可能需要8~12週,通常一開始治療時,醫師會開出低劑量處方,以降低某些藥物可能產生的不適反應,治療期通常持續一年或更長時間,以免復發。

常見副作用:頭痛、頭暈、煩躁或激動、胃部不適、噁心或腹瀉、失眠、疲勞、口乾、心律異常、性功能障礙、可能增加體重、突然停藥的戒斷症狀、自殺風險增加

2. 正腎上腺素與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erotonin-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SNRIs

是一類抗抑鬱藥物,治療先從低劑量開始,並在2~6週逐步調高劑量,當恐慌或焦慮症狀消失時,也不可自行停藥,應在幾個月內逐漸減量,以免出現戒斷症狀。

常見副作用:噁心、頭痛、頭暈、口乾、肚子痛、便秘、失眠、心律異常、血壓升高、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出汗過多、疲勞、性功能障礙、突然停藥的戒斷症狀、自殺風險增加

3. 三環抗憂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TCAs

部分三環抗抑鬱藥已被證明對恐慌症有效,但許多患者無法忍受此類藥物的副作用,尤其是老年患者,會因為藥品的抗膽鹼副作用(便秘、嗜睡、視力模糊、尿滯留),影響最大,因此本類藥物不建議用於65歲以上的成年人。

若使用三環抗憂鬱劑,需約4週後才能看到治療效果,而要達到完全治療效果則需12週的時間。

常見副作用:抗膽鹼作用(口乾、視力模糊、便秘)、出汗過多、睡眠困難、站立時暈厥或頭暈、疲勞和虛弱、體重增加、性功能障礙、心臟問題或高血壓

4. 苯二氮類藥物BenzodiazepinesBZDs

這類藥物屬於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劑,作用於特定的大腦GABA受體,因此在臨床試驗中顯示出對焦慮症和恐慌症有效,並引起鎮靜作用。

因為這類藥物會引起鎮靜、判斷異常、記憶力減退、依賴性和成癮性,故建議這類藥物用於症狀嚴重的患者治療時使用,並僅在短期內使用。

這類藥物作用效果快,通常1~2週出現成效,但這類藥物停藥時,應緩慢減少藥量,以免出現戒斷症狀,如:焦慮加劇、失眠、易怒、震顫、出汗、噁心和嘔吐。

常見副作用:成癮、健忘症、依賴、焦慮、嗜睡(駕駛車輛時要小心)、疲勞、記憶障礙、戒斷症狀(焦慮、不安、反彈性失眠、震顫、癲癇發作)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