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反對校園性別暴力的開端,家有玫瑰少年爸爸媽媽怎麼做?

反對校園性別暴力的開端,家有玫瑰少年爸爸媽媽怎麼做?_圖1

作者/媽媽經 編輯部 撰文/丁彥伶 責任編輯/Mei 圖片設計/Kato

2020.04.20致敬葉永鋕逝世20周年:解析玫瑰少年

去年的金曲獎,蔡依林以「玫瑰少年」奪得年度最佳歌曲,這首歌主要是紀念2000年因為校園缺乏性別教育,導致長期受霸凌的國中男孩葉永鋕,竟然在學校上廁所時,竟傷重而送醫不治,生命凍結在十四歲,他的母親痛失愛子後才自責當年對多元性別無知,對兒子過度管教,如果家裡也有「玫瑰少年」,家長該怎麼辦呢?振興醫院精神科醫師袁瑋說:教孩子愛自己、有自信,是最重要的。

袁瑋說,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都不乏有像葉永誌這樣的孩子,明明是男孩子卻愛打毛線、明明是女孩子卻喜歡做男孩裝扮,但有些人即使被大家說「娘娘腔」,也能受到大家歡迎,有些人卻會被周圍的孩子欺負,為什麼?原因就在孩子有沒有自信,她說,缺乏自信的孩子容易敏感而在意別人的眼光,當一個孩子處處擔心別人的想法時,即使才是三、四歲讀托兒所或幼稚園的年紀,也很容易就被同齡孩子們視破,愛霸凌別人的孩子就知道你很怕被欺負,然後就被盯上。

孩子為何沒自信?袁瑋說,很多家長常說「我都不會罵孩子」,但其實卻經常說「如果你這樣那樣會更好」,傳達出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夠好的訊息,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或是過度在意別人觀點。

要讓孩子有信心,父母的教育很重要,平常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好,從生活中培養他們的信心,雖然難免會做錯事,但不能讓他們覺得自己做錯一件事,其他就被全盤打翻,要讓他們知道做錯事時,還是要讓他們感覺到爸媽的愛,只是有些事情無法認同,小的時候告訴他們不能這樣做的原因,長大後則應該要和孩子一起討論,不要直接說「不行這樣」,要有空間去討論,才有空間去改變彼此的想法。

要養成孩子能和自己討論的習慣,經過討論可以讓孩子願意告訴你,知道自己說的事情是可以被家長接納的,即使是他有缺點,還是值得愛的人,覺得自己是可以被接納、被欣賞的,對自己愈來愈有信心。

葉媽媽說,「我的小孩葉永鋕很喜歡打毛線、做家事,左右鄰居覺得他很貼心,是個很溫柔的男孩子。當葉永鋕跟我說有人會笑他娘娘腔、會脱他褲子的時候,我教他要勇敢罵回去,爭取自己的權利。」袁瑋說,很多家長在孩子被欺負,常要他們「嗆回去」,但如果在家庭教育中,沒有教他們如何回應,因為沒有經驗,孩子真的嗆回去,別人可能更凶而讓他們更害怕,也有些家長會教孩子報復,甚至帶著孩子去打對方,但如此一來,反而讓孩子以為是鼓勵暴力。

性別認同:即使我不認同還是欣賞你、愛你

隨著風氣開放,現在有越來越多多元性別的孩子會表現出來,也許在孩子的性別認同上,父母無法和他們站在同一線,但要學習欣賞自己的孩子,撇開性別認同,孩子有什麼特質是值得欣賞的?男孩像女孩樣,但他可能更貼心、心思更細膩,孩子功課不好,但他可能很會畫畫、很會做家事,每個孩子都有他們的優點。

父母要能傳達給孩子:「我們永遠支持你」的態度,有些同性戀是天生,有些則是後天;也可能是過渡,袁瑋說,青少年的性別其實是「流動性」的,會隨他們的成長和周遭的環境而改變,爸媽要站在支持孩子的立場,讓孩子知道:無論你是什麼樣的人,爸媽永遠愛你,隨時都可以和我們討論、談心、訴苦,不要讓孩子覺得「我說出來會的話爸媽就不愛我了、我會被趕出去」而不敢和父母談,孩子越隱藏越容易遇到危險;例如過度依賴同儕而可能被利用、被霸凌,或秘密做什麼決定、藥物濫用等。

袁瑋提醒,其實無論是性別認同或是霸凌的處理,這些都沒有定論,都需要大家再討論空間,原來有這麼多事情要思考,我們都要從中學習,不只是被霸凌的當事人要學習,我是學校的人我要怎麼處理?自己是加害者的家屬要學習如何輔導?很多霸凌加害者可能是另一場暴力中的被害者、自己是旁觀者時自己要如何處理?遇到事情不是去指責別人有什麼錯,而是我們在中間角色我們能做什麼,希望社會一起進步後,更了解處理的態度,讓玫瑰少年的悲劇不再發生。

★本文經《媽媽經》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