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為你的心臟健診!醫籲:這8項檢查一定要做

為你的心臟健診!醫籲:這8項檢查一定要做_圖1

報導/黃慧玫 圖片設計/Anita 諮詢專家/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治醫師 蔡聰聰

藝人劉真日前因主動脈瓣膜狹窄進行手術,卻不幸離世,令人不捨。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治醫師蔡聰聰表示,主動脈狹窄屬於瓣膜性心臟病。主動脈瓣膜狹窄與老化有關,常見於老年人,瓣膜隨著年齡增長出現鈣化;若發生於年輕人,則與先天瓣膜異常有關。

從心臟結構來看,心臟分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個部分,其中以左心室最重要,擔負了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各部位的主要功能;主動脈瓣位於左心室與主動脈之間,若瓣膜口狹窄就會引起心臟負荷增高,長期下來恐造成心臟衰竭。

蔡聰聰進一步說明,心臟衰竭分成四個階段,若達到第四級的時候平均五年存活率只剩下50%,死亡率比癌症還高。

美國心臟協會將心臟衰竭分成四個階段:

A. 有心臟衰竭的危險,尚未發展至心臟衰竭。高危險因素包含: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代謝性症候群。

B. 心臟構造外觀開始出現異常,尚未發展至心臟衰竭且未有明顯症狀。心臟外觀可能有左心室肥大、擴張、收縮力減退、瓣膜性疾病、心肌梗塞等。

C. 心臟結構外觀已有異常外,開始伴有心臟衰竭的症狀。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容易感覺疲勞、倦怠及運動不耐等症狀。

D. 心臟結構外觀已有異常外,開始伴有嚴重的心臟衰竭症狀。患者需要持續住院接受治療,包括藥物治療、葉克膜體外循環的支持、心臟移植或是安寧緩和治療。

根據衛福部統計,2018年國人十大死因,「心臟疾病」仍居榜上排名第二位,奪去21,569條寶貴的性命。常見的心臟疾病包括: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冠狀動脈心臟病(狹心症及心肌梗塞)、瓣膜性心臟病、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先天性心臟病。

心血管疾病發作會影響心臟運輸血液功能,嚴重時還會有猝死的可能。蔡聰聰提醒,若身體出現異常疲倦、胸口有壓迫感、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或急促、心悸、不明原因暈厥等症狀,就要提高警覺,當心是心臟出了毛病!

蔡聰聰建議,可運用以下8項常見檢查方式,檢視心臟的健康狀態:

1. 理學檢查:藉由聽診依照受檢者心跳是否正常或是否有雜音,判斷是否有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瓣膜性心臟病等問題。

2. 胸部X光:檢查患者心臟的情形,看心臟是否變大等。

3. 心電圖:可以發現左心房以及左心室肥大,可搭配其他診斷方式增加準確度。

4. 心臟超音波:心臟超音波可以看出心臟結構、瓣膜的厚度、鬆弛以及脫垂的程度,二尖瓣閉鎖不全的嚴重度,評估左心室肌肉的收縮功能以及心房心室是否擴大、心臟幫浦功能是否正常等。

5. 運動心電圖:藉由受檢者在運動負荷增加時,觀測心電圖、心跳速度以及血壓之變化,了解心肌缺氧和心律不整的狀態,可做為評估心肌梗塞的預後。

6. 心臟電腦斷層(CT):利用超高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攝影,可有效早期發現心血管疾病,評估冠狀動脈的鈣化班塊狹窄程度。

7. 電腦斷層冠狀動脈血管攝影(CTA):需施打顯影劑再進行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後的影像可得到良好的動脈顯影,可偵測動脈瘤、動脈 剝離、動脈硬化、狹窄和栓塞等疾病。特別是針對有三高問題或有冠狀動脈阻塞嚴重的族群,可能本人還未有明顯不適症狀,但可藉由檢測影像清楚觀看到心血管阻塞的嚴重程度。

8. 心臟磁振造影檢查(MRI):磁振造影檢測不需注射顯彰劑及零輻射影響是一種對人體安全又精準的檢查方式。利用磁振造影檢測可針對心臟肌肉及瓣膜做分析,還可測量心臟大小及精準計算心臟的收縮力,對於心臟組織測量較優於超音波檢測。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