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面對致命「3人跳挑戰」風潮 父母可以做的事

面對致命「3人跳挑戰」風潮 父母可以做的事_圖1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諮商心理師全聯會媒體與公關委員會委員暨彰化縣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 陳劭旻

近日網路瘋傳「三人跳挑戰」正流行,許多家長們都擔憂孩子在學校玩遊戲而受傷,因而在粉絲團跟群組內相互提醒,應禁止孩子與朋友相約玩該遊戲。正值開學時間,該如何柔性勸阻孩子別參與該活動,請諮商心理師來提出建議。

「三人跳挑戰」遊戲,是由兩個人跳躍後再第三個人跳躍,在過程中,先落第的兩人會絆倒仍漂浮於空中的第三個人,導致第三人直接後仰重摔。此遊戲已經造成國外有多名青少年受傷,造成腦震盪、頸椎斷裂,甚至失去生命!

許多家長對於眾多影片看起來非常危險,為何孩子還願意與同伴共同進行此活動而深感不解。諮商心理師陳劭旻指出,青少年會願意進行該遊戲的主因,是孩子處於自我認同時期,而同儕間相處是他們自我認同與自尊的重要來源。

他進一步說明,青少年時期開始於同儕間學習發展人際社會關係,並且在互動比較中找到自我角色的定位,決定自己是誰、要成為什麼模樣。在這過程中,孩子會非常重視同儕關係,努力融入群體,或為了追求同儕認同而努力表現。

但也因此造成,如果同儕的舉動有不適當之處,孩子即使需要賭上自己的財產與生命安全,依然會奮不顧身,降低自我保護與危險判斷能力。而「三人跳挑戰」正是因這樣的需求而產生,如同過去的拉椅子、阿盧巴等遊戲。

陳劭旻提醒,由於學習適當的社會互動正是青少年的重要課題,也是人生必經階段,因此當家長與老師發現孩子有不適當的行為時,可以參考下列重點以協助青少年的心智發展。

重點1 同理心的學習

陳劭旻表示,設身處地的能力需要教導才有辦法獲得,應引導青少年換位思考,進行此遊戲時,其他人會有什麼感受。他們是否會因為自己的遊戲而受傷或生氣?如果自己站在同樣的位置,又會有什麼心情?

重點2 正向互動的引導

很多時候孩子進行不適當的遊戲,其實是他們不知道如何進行正向而健康的互動。他說,師長可以協助孩子思考,到底哪些話題可能是別人有興趣的?當別人提出有興趣的話題時,該怎麼回應可以讓彼此都聊得盡興?師長也可以主動提供學生正向互動的機會,諸如運動、桌遊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重點3 留意名為遊戲的霸凌

陳劭旻指出,有一些活動雖然名為遊戲,其實是將快樂建立在欺負少數同學身上,本質上就是霸凌。當師長觀察到學生可能因為遊戲受到明顯傷害,或者因為拒絕遊戲而受欺負時,可以主動介入或限制,避免孩子在遊戲中受到傷害。

孩子如果發現同儕還是持續邀約自己進行不適當的活動,師長可教導及陪伴孩子進行拒絕練習。因為在與同儕相處的環境下,孩子腦中可能思考:「我不做這件事就完蛋了」「我不跳就會再也沒有朋友」,而被逼迫採取從眾行為。但事實上,孩子即使真的做到同儕要求,互動狀況也不會有什麼改變。

陳劭旻提醒,因此,師長在引導過程中,不應該是希望孩子全然的放棄與同儕好好相處的需求,而是回頭思考青少年在行為中究竟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是否做了這個行為就能夠得到想要的東西?

如此青少年才能開始在選擇中理解自己真正在意的是什麼,以及怎樣的行為才能夠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會因為追求同儕的認可而不斷受傷,也才能真正學習建立適當人際關係的方式,建立屬於自己支持與信賴的社會網路。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