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透過「生理回饋治療」找回身心的平衡

透過「生理回饋治療」找回身心的平衡_圖1

作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 鐘國軒 責任編輯/黃慧玫 圖片設計/Darren

人,身心之間是互有關聯的,有許多的醫學證據顯示,身體健康不佳,心理狀態也會隨之惡化;反之,心理狀態不佳,身體也未必健康。

從臨床醫學的角度,我們的心理狀態,會透過自律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與身體產生聯繫。一個例子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病人,因為外在過度的壓力事件,會引起交感神經以及壓力賀爾蒙的作用,而呈現過度警覺、易受驚嚇、失眠、緊繃、噩夢等等症狀。又如恐慌症的病人,當輕微的喘或心搏過速時,會因為心理過度擔憂,繼而因為這樣的擔憂,引發交感神經以及壓力賀爾蒙的亢奮,導致原本的喘與心搏過速加劇。

因此,治療上除了藥物之外,非藥物的介入就有它的角色。其中一種方式是「生理回饋治療」。

這是透過儀器設備將人體的生理現象(如:心跳、體溫、肌肉鬆緊度),以各種型式(如:視覺或聽覺)呈現反饋給我們自己,好讓我們了解自己的身體症狀和心理狀態的相關性。在生理訊號回饋至自己的過程中,再經由其他治療技術的介入(如:放鬆訓練、呼吸訓練)學習體會並控制自己的生理狀態。簡言之,就是透過儀器訊號的協助,學習自我調控身心的一種方法。治療的終極目標是,經由反覆的練習,可以不需依賴生理回饋儀器,而可達到生理改變和自我控制。

而常用的生理治標包括:肌肉活動電位、心搏數、血壓、呼吸速率、體表溫度、皮膚導電度、末稍血液流量、腦波等等,臨床上會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適合的生理訊號。

「生理回饋治療」的應用範圍很廣,除了常見的精神疾病,如:恐慌症、強迫症、恐懼症、廣泛性焦慮症、失眠、身心症之外,還廣泛應用到其他生理症狀與疾病,如:手腳冰冷、心律不整、中風復健、偏頭痛、緊張型頭痛、慢性疼痛、吞嚥困難、喉部肌肉緊縮、顳顎關節疼痛、頻尿、尿失禁、腸躁症等等。

治療上,生理回饋治療常常不是單一的治療方式,而是整體臨床治療的一環。經由完整的評估,就能依據個別的狀況安排適當的藥物與非藥物治療,讓症狀得到緩解,讓生活品質得以提升,進而有機會回到身心平衡的狀態。 

★本文經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 鐘國軒 授權刊登

★ 本文章內容係為作者專業論述或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也歡迎隨時分享您的意見!

透過「生理回饋治療」找回身心的平衡_圖2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