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正視『破戒效應』 預防酒癮復發重要關鍵

正視『破戒效應』 預防酒癮復發重要關鍵_圖1

作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 鐘國軒

他不相信自己年輕力壯,就這麼沒用,於是多喝了些藥酒,他想,又不是喝酒,喝的是強身健體的「藥酒」啊!可是事與願違,當他因為增加了藥酒飲用量卻未見改善的同時,才驚覺可能得先去看個病。醫師的檢查與建議,讓他決心要戒酒。

所以當他上工時,雖然不喝酒顯得蠻不合群的,但他有他的堅持。然而幾次下來,他與同事的疏離感卻越來越強,終於在一個日正當中的星期日,主動買了幾瓶「阿比」,想說喝一點點就好,總是別那麼拒人於千里之外嘛。可是酒未三巡,小柯便後悔了,心想:「當初我不就是因為知道喝酒不好才戒的嗎?怎麼這麼輕易就妥協了?」內心充滿矛盾的他最後告訴自己:「我就知道,我戒不成功,算了吧,喝都喝了,不如就喝個夠本….」小柯破戒了,而且破得很徹底。就這樣,他反反覆覆經歷了好幾次的下決定、掙扎、破戒、自責,再下決定、再掙扎、再破戒、再自責……..

小柯接受建議轉診到精神科時,臉色凝重地娓娓道出他戒酒的辛酸史。

酒精依賴的標準中,說明了成癮行為的幾個特徵:首先是生理性的依賴,因為長期使用酒精,致使酒精在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發生「耐受性」與「戒斷現象」。

所謂的「耐受性」,是發現原本的酒量已無法達到想要的效果,如心情愉悅、身體放鬆、好睡等等,也因此會越喝越多,甚至覺得自己酒量越來越好。而「戒斷現象」則指的是退酒時出現的身心不適,因酒精是中樞神經抑制劑,酒精減量或停酒時會出現反彈性的中樞興奮現象,如心跳快、手抖、躁動不安、失眠,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精神病症狀、抽筋,也可能嚴重到意識混亂等情形。

但是當酒癮患者出現「耐受性」與「戒斷現象」時,往往仍不認為有什麼大不了,因為自覺沒有「控制不住」。「我很能喝」、「我的酒量不錯」、「我還能控制」,這些話常常是酒癮患者對自我的評價。

什麼時候才會想到戒酒這回事?酒癮患者往往到花了很多時間在酒精上面,導致工作發生了問題、家人受不了、或產生身體的併發症,才認為這才是「癮」,可能需要戒酒。然而,此時的他們,卻容易因為方法失當,不管是驟然停酒,還是不知如何面對「高危險情境」,結果是戒了好幾次戒不掉,一次一次,喪失了對自己的信心,也喪失了家人對他們的信心。相信許多酒癮患者,可能經驗過「戒好幾次都戒不掉」的困境。原因當然很多,但其中有一個「破戒效應」發揮很大的影響。

常常在酒癮患者的心中,戒酒只有「喝」與「不喝」兩種狀態,容易被這種「非黑即白」的觀點左右。所以一旦因有心或無心的失誤開始飲酒,雖然沒有達到之前的酒精量,亦即沒有達到完全的復發程度,他們心理可能會有一種聲音:「唉!我又破戒了,我又開始喝酒了,我就知道我不行,我真是差勁,戒都戒不掉,乾脆喝死算了!」於是三兩下就衝到原先的飲酒量,再度進入另一次與酒相伴的生活中,然後是無止境的惡性循環。

如果可以認識這個「破戒效應」,當真的一不小心摔一跤而喝了點酒時,要把這個現象當作個警訊,趕緊停下來,告訴自己:「我不要被『破戒效應』打倒!我還可以『向上提升』,我不要『向下沉淪』!」若是仍然無法或不知如何面對,建議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可能暫時需要借助藥物治療,或同時合併其他非藥物治療包括心理治療、生活規劃、壓力管理訓練、放鬆訓練、注意力轉移技巧等等。酒癮的治療包含身體心理社會層面,要面面俱到並不容易,但卻不是無法處理,相信從認清「破戒效應」開始,酒癮患者慢慢可以從中建立信心,找回真正的自己!

正視『破戒效應』 預防酒癮復發重要關鍵_圖2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