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心電圖正常...心肌梗塞卻已上身?

近日天氣轉冷導致血管收縮,心肌梗塞的發生機率恐提升,醫師呼籲心血管疾病患者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若有胸痛症狀,應儘速至急診檢查是否有心肌梗塞風險!56歲的林先生有心臟疾病病史,某天又因胸痛不適而送至急診就診。在心電圖檢查後顯示為正常,心肌旋轉蛋白T檢驗為hs cTnT 10 ng/L,原本正準備出院,沒想到一小時後再次追蹤,發現hs cTnT竟高達78 ng/L,原來是超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之「偽正常化」!所幸急診醫師緊急進行心導管治療,林先生目前已成功痊癒。

德國海德堡大學附設醫院的Evangelos Giannitsis醫師分享研究指出,心肌梗塞病患每延誤30分鐘治療,一年內死亡風險就會增加7.5 %。1目前已有「高敏感心肌旋轉蛋白T檢驗」,根據亞洲急診醫學會議(ACEM, Asian Conference for Emergency Medicine)發表的最新研究,運用這項新的檢測方式,只要1小時就能確認急性胸痛病患是否有心肌梗塞、進而給予治療,或是排除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快速且精準的診斷不僅能夠讓病患免於等待、不確定的心理焦慮,台灣急診醫學會常務理事王宗倫醫師也表示,因為運用新的檢測方式而改善診斷流程也是改善急診室擁塞、減少醫療不必要成本與改善醫病關係的方式之一,建議醫療單位可從此著手,提升急診醫療品質。

急性心肌梗塞奪人命!心血管疾病病患勿輕忽胸痛症狀
急診診斷是關鍵!心肌旋轉蛋白T檢驗精準度高
根據衛福部的最新統計,心臟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其中又以急性心肌梗塞導致的猝死為最多。王宗倫醫師指出:「急性心肌梗塞常伴隨明顯胸痛症狀,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病患若有急性胸痛症狀,應在90分鐘內至醫院急診部門進行檢查,儘速就醫檢查,進一步確認是否有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並給予合適治療。」

王宗倫醫師表示:「除了儘速就醫外,能否迅速、正確的判斷是否有心肌梗塞,更是關鍵!心肌梗塞的發作診斷,對於急診部門醫師是艱鉅的挑戰之一,有關心肌梗塞的診斷流程與治療策略,目前已有規範指引。根據心肌梗塞通用的定義(Universal definition)建議,為了更準確診斷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心肌梗塞診斷需要符合以下四項要件的其中兩項:
•持續20分鐘以上缺血性胸痛
•就醫後十分鐘內完成心電圖檢查確認
•心肌旋轉蛋白檢驗 (cardiac troponin)確認
•高階心臟影像檢查確認

在台灣,就醫後會進行的診斷步驟包含心電圖與心肌旋轉蛋白T檢驗。比起心電圖,心肌旋轉蛋白T檢驗更能精準分辨心絞痛及非ST段上升型急性心肌梗塞(NSTEMI),並且及早診斷、確認心肌梗塞的發生。」

最新研究發表:心肌梗塞有沒有?1小時見真章
2015 ACEM 亞洲急診醫學會議目前正在台灣舉行,來自德國海德堡大學附設醫院的Evangelos Giannitsis醫師分享最新的心肌梗塞診斷研究,他指出:「研究指出1,從症狀發生到給予治療,每延誤30分鐘,就會增加7.5%的一年內死亡相對風險!可見『精準』與『時間』是醫界對於心肌鈣蛋白血液檢查的期待!隨著技術的進步,目前已陸續研發出『高敏感』心肌旋轉蛋白T檢驗; TRAPID-AMI研究2發現,比起傳統的血液測驗最長需6小時才能診斷,現在只需要1小時,就能判斷75%以上的急性胸痛症狀病患是否會發生急性心肌梗塞。」 


Evangelos Giannitsis醫師表示:「心肌旋轉蛋白T檢驗判斷的時間能夠縮短,對病患而言,能夠在短時間內排除或確認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能讓他們免於長時間的焦慮;對於急診醫師而言也協助加速診斷流程。2011年開始,歐洲心臟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已經將高敏感度心肌鈣蛋白血液檢驗納入診斷急性心肌梗塞指引之中。在2015年9月甫結束的歐洲心臟學會年會上,也認可了1小時血液診斷的方式,也建議各國能夠思考在實務上使用,提升診斷效率。」

快速、精準診斷流程,改善急診醫療品質
台灣急診室面臨很嚴重的「塞車」問題,病患人數多、醫師人數不足,醫療資源有限;另外,醫療糾紛也是急診醫師會面臨的棘手問題。王宗倫醫師表示:「優化醫療流程是改善急診現況的方式之一。以急性心肌梗塞來說,透過高敏感心肌旋轉蛋白T檢驗,不僅加速了診斷流程,診斷結果準確且具安全性,相信能夠協助急診部門將醫療資源做最合理的配置,也能提升醫病間的信任,進而讓台灣整體急診醫療環境更進步。」


參考資料:
1. De Luca et al (2004). Circulation 109:1223-1225.
2. Reichlin T, et al. Arch Int Med 2012
本文作者:Evangelos Giannitsis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