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口腔癌期別不同, 手術治療也不同

由於多數口腔癌及口咽癌於診斷時大多無遠處轉移,因此治療主要針對腫瘤及頸部淋巴結轉移。頸部淋巴轉移的出現是影響預後的重要因素,存活率會減少約百分之五十;若已經有遠處轉移,則治癒的機會就很小。治療計畫的訂定,經常為經過團隊會議的結果,包括耳鼻喉頭頸外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口腔外科等科醫師來共同完成。治療前後也需要放射科與核醫科醫師來幫助臨床分期與評估治療效果,此外重建整形外科醫師也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特別是重建的部分。病人的營養、吞嚥、語言機能的恢復,也有賴營養師與語言治療師之協助。經由多專科團隊的合作,才能提供完整的治療。

口腔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方式,切除的必須包括足夠的安全距離(safety margin)至少1-2公分,才能減少復發。術式的選擇依腫瘤的位置及大小而有不同的考量。早期口腔癌如果沒有牙關緊閉而且位置靠外側腫瘤範圍清楚可見者,則可以考慮經口的方式加以切除病灶。經口切除比較不會有顏面部疤痕的問題,也不需切斷下頷骨,手術耗時較短,傷口癒合較快,術後吞嚥、語言、臉部外觀影響最小。但是較大的原發腫瘤、牙關緊閉、靠近口腔後側、內側、貼近上下顎骨及牙齦的口腔癌,經口切除常有臨床上的困難,包括無法接近腫瘤、無法完整切除、無法進行重建等,則須利用其他各種方式進入口腔。

最常使用的是經由下頷骨切開的方式,取得足夠的手術視野以便進行完整的腫瘤切除;若是腫瘤侵犯或靠近下頷骨則切除範圍須包含下頷骨切除,必須翻開頰皮瓣,進行所謂包含軟組織與骨頭的複合切除手術。當若腫瘤只可能侵犯下頷骨表層骨時,可以進行邊緣性部分下頷骨切除;若判斷腫瘤已經侵犯到骨質深部甚至骨髓部分時,則必須施行下頷骨整段部份切除。

所以晚期口腔癌的治療相對比較耗時且複雜,重建手術往往不可避免,術後顏面頸部疤痕較明顯、再加上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後,咀嚼、吞嚥、音聲功能損傷往往有無法恢復的損傷。為了減少腫瘤經由頸部淋巴系統的擴散,頸部廓清術幾乎是目前口腔癌治療常規進行的手術,藉以提升頸部控制率,同時也可以獲得明確的頸部轉移病理檢查結果,以便做為是否需要接受術後輔助治療的依據。

在頸部淋巴組織可分為六群,分別為:

level I :submental 及submandibular 區包括頷下腺

level II:upper jugular 由顱底到舌骨之間的區域

level III:middle jugular 由舌骨到環狀軟骨之間的區域

level IV:lower jugular 由環狀軟骨到鎖骨之間的區域

level V :posterior triangle (spinal accessory and transverse cervical)由闊背肌到胸鎖乳突肌之間的區域

level VI :prelaryngeal, pretracheal, paratracheal 由鎖骨到舌骨之間的中線區域

傳統的頸部淋巴廓清術是將level I 到V 的所有脂肪淋巴組織及胸鎖乳突肌、內頸靜脈、副神經等,及深部淺層筋膜的組織全部清除。近年有許多學者提出許多改良型的頸部淋巴廓清術式包括改良式頸部廓清術,可保留內頸靜脈、副神經、胸鎖乳突肌的功能,或選擇性頸部廓清術,針對最有可能轉移的淋巴結加以清除,目的是盡量減少術後對功能的損傷。
本文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耳鼻喉暨頭頸部 蕭信昌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