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中醫師教您“腸”保健康

現代人,尤其是在都會生活的民眾,經常處於壓力過大、步調過快的生活形態,而且經常受到各方資訊刺激而擔心害怕,憂心政治、近日最發燒話題,飲食安全出現漏洞,柴米油鹽物價飛漲等皆會造成情志不暢,精神緊張,肝氣鬱結(簡單來說就是鬱卒),肝的疏泄不暢,則致「肝木克脾土」,引發了腸胃道疾病,最常見到的症狀有泛酸、欲嘔、上腹脹、胃食道逆流、火燒心、胃嘈雜、胸悶、脇肋悶痛、大便秘或易腹瀉等症狀,嚴重者可造成胃炎、胃穿孔。去年自由時報曾報導15歲的男生,因為課業壓力過大而造成胃穿孔的案例。

「病由口而入」,腸胃道疾病經常都是自己造成的,外食族的民眾愈來愈多,外食餐飲為了讓食物色香味俱全,經常都是多油、鹽、味精,有的甚至添加食物添加劑,如:嫰精、香精、色素等。許多人喜歡吃燒烤炸辣的烹調方式,煙酒檳榔不離手,這些都是造成胃腸疾病的危險因子,更是埋下食道癌、胃癌、大腸癌等的伏筆。「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即指飲食不宜過量,超過消化負荷。進食速度過快也會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脹氣。

一名二十五歲女性病患,來診時經常面色偏白,下巴長青春痘,體型偏瘦腹脹,每天早上感覺到背部痛,刷牙時有嘔吐感,經常有泛酸的問題,體力很差,總是睡不好,大便秘等問題,細問才知其每天工作非常繁忙,而且為趕時間經常沒有定時用餐,就算有吃也是吃個幾口冷飯,就匆匆結束,因為吃不到正餐,因此常吃零食、冷飲。

奇怪吧!這樣的病人確是瘦的,一定會氣煞一群想瘦不敢吃零食的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黃珏頴說,這也沒什麼奇怪的,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這位小姐已經用她不良的飲食習慣破壞了腸胃系統,腸胃出問題,受納與運化水穀的系統都出問題,哪能長肉呢?她經常用餐不定時與喜食冷飲,使腸胃受寒,只是她很特別痛的地方是在背部,那是背部有一個穴區稱為「胃倉穴」,這是胃寒的人經常痛的地方,而這也是經常誤診為背痛、腰痛的地方。至於她的青春痘長的部位也與大便秘有關,像這樣的病歷在門診是很常見的。

黃珏頴提供以下幾個簡單方法,讓大家「腸保健康」:
1.擇食,定時定量:燒烤炸辣是飲食禁忌,能少吃就少吃。應衡量自己的肚量,少去吃到飽的餐廳。每天早餐一定要吃,而且要吃溫熱的,不要一大早就喝冰牛奶、冰奶茶、冰豆漿,臟器易受寒。
2.攝取高鑯物質,每日飲水2000cc,定時排便:有些人為了解便秘問題,就吃很多粗鑯維食物,但便秘卻愈來愈嚴重,這可能是水份攝取不足,每日應至少攝取2000cc水份,黃珏頴強調,不是飲料哦!或是可泡決明子茶,加點菊花風味更佳。能接受杏仁味的民眾,優質的杏仁茶也具有潤腸作用。其餘或可以補充酵素、寡糖、優酪乳、蜂蜜等。
3.每日飲食應均衡,記住3333:3份蔬果、3份動物性蛋白質、3份植物性蛋白質,以及3份全縠類。一份的量簡單用自己的手掌或拳頭來記即可。
4.戒菸酒檳榔:這是陳腔濫調了,但就是很重要!酒可小酌怡情,切不可牛飲傷肝傷腸胃!
5.每週運動至少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千萬別說沒有時間、場地,運動不但可以讓精神變好,加速循環代謝,腸胃蠕動,幫助排便,還可以舒發情緒。
6.按摩腸道: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肚臍上一指幅為「水分穴」可多按消水腫。
7.按摩穴位:
(1)足三里:膝下三寸,四指幅。
(2)中脘穴:劍突結合處與肚臍中間連線1/2之處。
(3)內關穴:腕橫紋上二寸(三指幅),兩筋之中。
(4)公孫穴: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基底前下方凹陷處。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 黃珏頴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