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亞斯伯格症更名 孩童就醫照護不打折

外電報導,美國精神醫學會將在明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中,將自閉症、亞斯伯格症更名為「自閉症類群疾患」,引發病童家長憂慮。精神科醫師向市民保證,診斷名稱改變,不會影響孩童就醫權益,國內精神醫療、學校輔導、特殊教育等各層面,都會持續提供服務,希望家長們放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政雄表示,自閉症類群疾患(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的孩童,因腦部發展因素,導致社交互動缺損、溝通缺損、和侷限重複行為及興趣。其核心缺陷從小就存在,但行為表現會因症狀嚴重程度、認知能力、年齡發展等不同,而呈現極大變異。

社交互動缺隕的層面,可能是完全不理會他人,或是不合宜的社交行為、對別人的社會情緒反應分辨能力不足、缺乏對他人情緒作反應、缺乏依據社交內容調整行為的能力等。

溝通缺損的層面,可能是完全無語言能力,或是奇異聲調、不合宜的言語表達、缺乏會話交談的交互性等。

侷限重複行為及興趣的層面,可能是重複不變的動作、日常生活僵化的常規、特定的興趣,或是排斥改變等。

陳政雄指出,此類疾患在美國精神醫學會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四版的名稱,為廣泛性發展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包含自閉症、亞斯伯格症,以及其他亞型等。據外電報導,美國精神醫學會在預定明年出版的精神疾病及統計手冊第五版中,將更名為自閉症類群疾患(Autism spectrum disorder)。如此引起家長擔心,亞斯伯格症孩童無法獲得應有協助。

其實家長不用擔心,診斷名稱的改變,並不會影響孩童就醫權益。因為國內精神醫療、學校輔導和特殊教育等,都會持續提供服務,協助自閉症類群疾患孩童。協助原則如下:
一、早期發現,針對缺陷行為早期介入,促進正常發展。
二、運用學習理論,避免與消除固定僵化及不合宜行為。
三、實用原則,切合年齡,透過實物幫助理解和獲得有用知識。
四、依能力循序漸進教導。
五、學習理解社會情境,教導合宜的社會互動。
六、學習辨識他人情緒,教導合宜情緒表達。
七、家庭參與,將治療及學校教育,概化到日常生活中。
八、注重個別差異的個別學習和團體學習。
本文作者:陳政雄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松德院區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