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淺談學習疾患

「學校同學都笑我是笨蛋,排擠我、不跟我做朋友」;


 


「雖然我的美術和體育表現很好,但是同學都說我會得獎是作弊來的」;


 


「放寒假就開始準備的東西,怎麼學了那麼久還學不會,字也寫得歪七扭八,以後該怎麼辦才好」;


 


「你明明看起來很聰明,就是上課不認真,考試也不用心,都是你拉低了全班的平均成績,教到你算我倒楣」…。


 


多數有學習疾患的孩子與他()們的家長,總是帶著滿腹狐疑與委屈進入我們的辦公室。


 


一、何謂學習疾患: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要被診斷為學習疾患,需要符合以下三個廣泛性的特質:


 


1.在有關閱讀、數學或文字書寫表達的標準化個人測驗中,能力表現顯著低於其年齡、學校教育及智力所預期應有的成就表現。


 


2.學習問題顯著的妨礙其學業表現,或需要閱讀、算數、書寫技巧之日常活動。


 


3.若存在感覺能力缺陷,此學習障礙也遠大於此缺陷影響所及。


 


二、學習疾患的種類:


 


1.閱讀疾患:個體在閱讀成就上顯著的低於預期應有的水準。通常在唸讀時出現-扭曲、替代或省略字的情況,且在閱讀時會有理解困難及速度緩慢的特徵,常與數學疾患及文字書寫表達疾患共同出現。


 


2.數學疾患:個體在數學能力上顯著的低於預期應有的水準。通常在對數學名詞、計算及應用題目的理解、辨識數字符號及空間位置擺放、記得運算指令及進位、或背誦乘法表及執行運算步驟…等能力上有顯著的缺損。


 


3.文字書寫表達疾患:個體在寫作能力上顯著的低於預期應有的水準。通常可透過抄寫、聽寫或自由寫作,來觀察是否出現句子內的文法或標點錯誤、短句的組織能力差或字跡過於潦草等特徵。


 


三、合併產生的問題:


 


研究發現約有2-10%左右的學齡兒童患有學習疾患,此疾常會持續到成人期,且部分患者會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疾患、品行疾患或低落性情感疾患等,若能及早發現及早介入治療,多數患者可以與疾病共處、適應良好。雖然目前大家對學習疾患有所認識,但多數的患者仍常被他人誤解為學習懶散、不認真,患童本身也因智商正常但成就表現低落,對自我能力感到懷疑,而可能出現自暴自棄、低學習動機、低自我價值、社交技巧缺陷或甚至情緒困擾等。


 


四、如何幫助他們:


 


1.家長:


 


(1)瞭解困難:與孩子共同瞭解學習疾患相關的特徵,及此困難可能影響之範圍。


 


(2)正向面對:國內外不乏學習疾患患者成功的故事,將此以傳記或座右銘的方式,激勵家長與孩子勇敢的面對疾患。


 


(3)商擬對策:與專家、老師共同研商適宜孩子的對策與教學方法,如小班制資源班等,並減少老師因不瞭解而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4)夫妻同調:家長能隨時溝通、協調,討論出一致的做法,減少家庭衝突及管教負擔。


 


(5)找出優勢:家長理性的面對與處理問題,並協助孩子找出其他的優勢能力,是孩子產生自信心的營養源。


 


(6)爭取權益:學習疾患孩童的教育資源或相關權益,仍有待家長的積極爭取。


 


2.學校老師:


 


(1)包容接納:瞭解學習疾患學生有其特殊困難,於某些學習上花很多精力但成效不彰,包容與接納學生的困難。


 


(2)彈性變通:提供替代方式達到同樣的學習效果,如:酌量減少作業或改變作業方式,減少師生過高的挫折感。


 


(3)因應衍生問題:學生因學習困難而出現挫折情緒、負面行為,或因太過疲勞而有注意力維持困難,宜適時的同理支持,必要時給予注意力訓練。


 


(4)優缺點分析:教師除了多給予學習疾患學生成功學習的機會,並應引導同儕發現此生的優點,增加其自信心並改善人際關係。


 


五、明天要更好:


 


目前的研究結果分歧,部分學者認為教導學習疾患的孩子,應針對其缺損的能力加以補強,如:閱讀流暢性不佳,便重複誦讀(過度學習)以達到流暢的目的。但亦有學者認為此疾患與大腦的失能有關,教導孩子使用補償策略,不僅可減少學習時的挫折感,亦能達到相同的學習成效,如:認知策略或科技輔具的採用。


 

家中的孩子是否在學習上感到困難?老師是否常反應孩子在閱讀、數學或是書寫上有困難?不論在上課或寫功課時常顯得心不在焉?建議您主動尋求專家的協助,以早期發現孩子學習問題的根源,及早介入處理!讓我們陪著孩子共同快樂的學習與成長!
本文作者:中山醫學大學 臨床心理室/廖婉如 臨床心理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