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髖關節骨關節炎 (長骨刺)

又名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其典型的特徵為髖關節的關節軟骨的退化喪失,產生贅骨或骨刺,這種情況可能是原因不明的叫做特發性關節炎。或是因為以前有過的疾病、創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症、關節感染、孩童時期的髖關節病變或是其他的狀況,這種情形叫做次發性關節炎。

症狀的呈現是逐漸出現的大腿與鼠蹊部的前面的疼痛,有些病人的疼痛會出現在臀部或是大腿的外側,甚至會放射到大腿的下半部與膝關節。有些人只會抱怨膝關節痛因而忽略了髖關節的病變。開始的時候症狀只有在運動過後才會,之後漸漸地痛的情形越來越嚴重甚至休息或睡覺的時候也會痛。既使休息一段時間也不會使症狀改善,有時病人也會因疼痛而由睡夢中醒過來。疾病繼續進行時會造成髖關節活動不良或行走時一跛一跛的,但有一些病人卻只有跛行的現象而一點都感覺不到疼痛。

疾病史的詳細詢問可以提供診斷的參考,特別是成年之前的骨骼病歷史,例如嬰兒期的髖關節發育不全、孩童時期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症、青春期的股骨頭的骨垢滑脫症。疼痛症狀發生的時間,有沒有使用其他的藥物,接受其他的治療或手術,或是有其他合併的疾病等等,都是重要的參考。

在關節炎的早期關節活動的範圍大抵正常,屈曲與伸直都還好,但是內旋轉會受限制,漸漸的屈曲受限。有些病人會有髖關節屈曲攣縮,這使得病人行走時變成很困難,因為要費很大的氣力以保持髖部的直立。由於疼痛與外展肌肉的萎縮會導致跛行更為嚴重,因而步態會變得十分怪異。

X 光的檢查在有上述症狀的病人都應該執行,典型的骨關節炎的變化是關節間隙變窄、骨刺形成、囊腫的形成 (X光上會呈現黑色的空洞)、以及軟骨下的骨硬化,在 X 光片上會變得很白。

有些疾病也會有類似的症狀必須做鑑別,例如腰椎退化、腰椎間板突出症、發炎性髖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症、轉子滑膜炎與骨盤或脊椎的腫瘤。

髖關節骨關節炎是一種會持續惡化的疾病,這種疾病的過程是漸進式的,換句話說是不會好的,只是有些病人惡化的速度不同而已。治療是要看疾病的期別與病人的年齡,開始的時候一般是使用止痛藥或是非類固醇的抗發炎藥及復健,目的是減少疼痛、增進肌力、改善活動範圍。如果症狀嚴重行走困難則可以使用手杖助行,手杖是應該用在正常的一邊的手。如果病人的年齡是在二十與五十歲之間,其病變是源自於髖關節排列或生長不全,則可以考慮早一點採取切骨術以改善骨頭的位置,以使症狀獲得緩和。如果病人的年齡較大則可以考慮接受全髖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已經是一個很常見的手術,對於嚴重的髖關節疾病它是唯一的解決方法。而病人在手術之後功能都會有很大的改善,疼痛的現象消失,關節活動增加,同時肌肉的力量也會改善,跛行的程度會改善。通常手術的時間大約一小時左右,住院時間約一星期左右,手術後約須使用拐杖兩到三個月之久,視病人的狀況與體力而定。手術的併發症很少約百分之一左右,常見的是感染及脫臼但是不多,如果病人本身沒有其他重大疾病或慢性的內科疾病,那麼手術本身是相當安全的。長期的合併症則是人工關節的鬆脫問題,對於年青的病患而言,人工關節的使用年限或耐用度,磨損的速率都是問題,所幸目前的材料技術已有大幅進步,有些人工關節已經可以使用較久 (約二、三十年),因此對年青的病患是一大福音。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