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氣溫驟變,小心腦中風發生

時序進入冬季,晝夜溫差大,使得抵抗力較弱的老年人容易感染疾病,尤其當空氣中氣溫急速下降,所產生的外來壓力改變心臟血管收縮狀態時,即會增加心臟負荷,此時患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則容易發生腦中風現象,須格外加強防範。

根據97年衛生署統計,腦血管疾病每年平均奪走一萬多人生命,並長期位居國人十大死因排行前五名內,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因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達八千多人,佔老人死因排行榜第三名,死亡百分比為8.6%。

一般說來,腦中風的型態大致可分為三種,分別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缺血性腦中風」及「出血性腦中風」:

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俗稱小中風,這是發生嚴重腦中風前的重要警訊之一,發生原因為大腦或腦幹突然缺血而暫時喪失部分腦部功能,但在24小時之內即完全恢復。常見的小中風症狀包括,單側手腳麻木或無力、說話不清或表達困難、單眼視力模糊或有複視現象、失去平衡或協調、眩暈等。

通常小中風發生時間可能只有幾分鐘,最長不超過24小時就會恢復,很容易被忽略,但可能反覆出現。若有類似以上症狀發生,應立即就醫治療,否則中風的機率將比正常人高出六倍,甚至發生嚴重性腦中風。

二、缺血性腦中風
常見的缺血性腦中風,有腦血栓症及腦栓塞兩種。當腦血管發生硬化,使血管腔變窄,產生血栓,造成腦部缺氧性壞死,便稱為「腦血栓」症,若由腦部以外所產生的血塊、細菌贅生物、脂肪或氣泡堵塞腦血管,導致腦部缺血壞死,則稱為「腦栓塞」。

三、出血性腦中風
係指腦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腦組織形成血塊而壓迫到腦部,常見有腦組織內出血及蜘蛛膜下出血兩種。通常是腦血管變得脆弱或是先天性的動靜脈異常所造成的破裂而引起出血,若出血大量也容易發生患者昏迷及死亡現象,死亡率達九成以上。高血壓病人若合併動脈硬化時,腦血管就容易破裂而出血。

五大準則,預防勝於治療

不論是哪一種腦中風,有研究顯示,90%以上的中風病人都有高血壓病史,因此要預防中風,得先重視高血壓等原發疾病的治療,並謹記以下五大原則,才能有效直接或間接減少腦中風發生的機會:

一、定期健康檢查

(1)年滿四十歲的成人,每三年一次定期健康檢查;而65歲以上老年人,則每年一次定期接受檢查,如發現有高血壓應早期治療。

(2)定期量血壓、血糖及血膽固醇,掌握身體狀況。

二、飲食控制

(1)需控制熱量與脂肪的攝取,以清淡為原則,少食用油炸或油煎的食物,可多選用清蒸、水煮、涼拌等烹調方式。若需油品烹調,建議選用植物油(如橄欖油、葵花油等)以減少脂肪含量之攝取。

(2)可增加含纖維質豐富的食物,如未加工過的全穀類、豆類,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取,以降低脂肪的吸收、增加膽酸的排泄、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進而預防中風的發生。

三、規律運動

適度運動可降低血壓、體重及血脂肪,增加血液中「好」的膽固醇含量、改善身體新陳代謝率。選擇適合老年人做的緩和運動,如步行、柔軟操、土風舞、太極拳、外丹功、高爾夫球、慢跑等,避免因劇烈運動導致血壓升高。

四、戒煙、戒酒

香煙中含有尼古丁,會加速動脈血管硬化;長期酗酒則會使心跳加快,收縮性血壓上升,血流對血管的衝擊力增加而容易引起腦血管破裂並出血,唯有戒煙、戒酒才能永保血管健康,減少血管疾病的發生。

五、慢性疾病的治療

已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病者,需長期治療疾病,並遵照醫囑指示按時服藥、複診,絕對不可任意停藥或增減用藥的劑量。

總合上述而言,當冬季來臨時,老年人要特別注意「保暖」的動作,防止因溫度下降所造成的壓力影響心臟收縮,平時更可以透過健康的飲食、規律運動與戒菸酒做起,搭配定期測量三高(血壓、血糖、血脂肪),以達到預防效用,享受健康有品質的晚年。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