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神經痛─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

何謂神經痛?
神經痛,顧名思義,即是因為神經系統受損而造成的疼痛。神經痛是一種症狀,可由各種不同的神經疾患造成,它的表現跟一般組織損傷後的疼痛不同,包括刺痛、針扎、電擊、撕裂、灼熱、冰冷、麻痺、癢等等,有時會合併不同程度的感覺異常。神經痛症狀有時是不可預期的,突然間的抽痛常令人難以忍受,在夜深人靜時,因為周遭的刺激大量減少,所以患者常會感覺神經痛加劇,因而影響睡眠品質,造成失眠。造成神經痛的原因很多,舉凡中風、脊髓損傷、糖尿病、腎衰竭、酒精成癮、病毒或細菌感染、藥物、外傷、自體免疫疾病、腫瘤等,都可能導致神經痛,以下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神經痛。

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是一種血糖代謝異常疾病,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主要病灶在周邊神經,分為兩種,一為暫時性,一為永久性。暫時性神經病變造成的神經痛為突發持續性的灼熱感,主要分布在四肢遠端,但是有時會侷限在單側大腿,此種疼痛可持續數個月至一年。永久性神經病變造成的神經痛通常為漸進性發生,程度會隨著時間而加劇,成對稱性分布在四肢遠端,然後漸漸往近端蔓延,有時會伴隨自律神經病變而產生姿勢性頭暈。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
疱疹病毒造成的皮膚感染,俗稱「皮蛇」,大多發生在老年人、罹患惡性腫瘤或免疫機能低下的人身上,最常侵犯胸椎神經、三叉神經及顏面神經支配的區域。感染後除了皮膚病變(皮疹)外,疱疹病毒會侵犯感覺神經節而造成神經痛,此種神經痛可出現在皮疹出現之前或之後,若皮疹消失後一至六個月仍持續疼痛,即稱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有時會伴隨肌肉無力。並非所有長「皮蛇」的人都會有神經痛,通常老年人或皮疹範圍較大時,之後產生神經痛的機會較高。

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是第五條腦神經,主要功能是支配臉部及口腔黏膜的感覺和咀嚼肌肉的活動,三叉神經行經之處受損皆可能引起神經痛,可能的原因包括腫瘤、血管壓迫、神經病變、多發性硬化症等等,但是大多數的三叉神經痛並沒有神經功能的異常或病變,且須與牙痛作區分。其主要特徵是單側臉部陣發性的劇烈刺痛或撕裂痛,每次陣發持續數秒鐘至一、二分鐘,疼痛部位大多位於臉頰或下顎,有時會發生在前額,臉部肌肉動作或觸摸會誘發疼痛的產生,如說話、咀嚼、吞嚥、打哈欠、刷牙、洗臉等,睡覺時疼痛多半會消失。一段時間後疼痛會消失,數個月或數年後可能會再發。

神經痛的治療
神經痛本身並不會致命,但是真痛起來卻讓人難以忍受,部分三叉神經痛患者甚至形容是畢生的最痛。很多證據顯示,神經痛不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心情、睡眠及生活品質,也會干擾日常生活的各項活動及工作上的表現,消耗掉的社會經濟成本難以估計。一旦出現神經痛,除了需接受詳細檢查找出原因並加以治療外,疼痛的治療也很重要,除了心理支持及復健治療外,目前針對神經痛的藥物治療種類並不多,主要以抗癲癇類藥物、抗憂鬱類藥物及局部疼痛貼布為主,頑固性疼痛者可考慮鴉片類止痛劑或施行神經阻斷術。


本文作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神經內科 林欣欣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