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西醫住院中醫會診治療效果更佳

「西醫辨病,中醫辨症」 中醫治療能改善體質與症狀
以往西醫與中醫兩大「派別」,總給人壁壘分明的印象,然而許多病患卻是中西醫都看,希望雙管齊下能讓病痛早日解除,只是在面對西醫的主治醫師時,常會不好意思開口告訴醫師自己同時在做中醫療法。現在,西醫的住院病患再也不用偷偷去看中醫了!中央健保局在年初擴大試辦「西醫住院病患中醫補助醫療試辦計畫」,不只滿足病患需求,也能為中醫科的臨床教育帶來幫助。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科團隊在今年二月開始此項計畫後,會診項目主要放在中風、癌症、婦女產後調養方面,截至目前為止,醫病雙方的反應都相當不錯。對病患來說,中醫醫學雖然不像西醫有科學實證,不過就中醫行之有年的經驗裡,已有不計可數的案例說明中醫確實對疾病有緩解的療效;住院病患的治療上,仍以西醫為主,當遇到停滯期時,中醫也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輔助角色。例如中風患者在針灸治療後,僵硬的肌肉就能較為放鬆;此外,中醫住院尚無健保給付,以致於中醫患者住院率低,中醫在臨床上的教學相對減少,但此計畫開辦後,中醫不但能將理論實際運用,中西醫也能互相切磋。

中醫科游志勤醫師表示,就腦部中風患者而言,腦組織損傷後,中醫能夠利用筋絡相通的原理,靠著針灸的治療方式,讓組織早點恢復運作。中風者的肌肉僵硬,在中醫眼裡是過於亢進所致,此時在相對應的穴道上針灸,就像是有按摩舒緩的感覺,肌肉自然會放鬆,行動跟著改善。中醫會診還有個好處,病患在住院治療的過程中,常會覺得胃口、氣色變不好,而中醫裡多種天然藥材能夠調理氣血和增加食慾,溫和地減輕患者的不適。

專長癌症治療的陳舜鼎醫師說,對於罹癌末期的患者,中醫首要是給予患者支持性療法,也就是減緩因治療及疾病帶來的不舒服症狀。一位40多歲已是乳癌第四期併發多處癌細胞轉移的病人,由於不想接受強烈注射性化療所帶來的嘔吐感和精神上的煎熬,所以決定來到中醫尋求協助。在併用中醫調養身體及低毒性口服化療藥物三個月後,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肺部和骨頭轉移的癌細胞竟出現明顯的消失,不但讓該名婦人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同時對於疾病之治療信心大增而重拾希望。

另一位同樣是陳舜鼎醫師的男性大腸癌病患,年齡約為40歲,他做完手術、及化療後,出現嚴重腹瀉的問題,常常是一日15至20次。在求助中醫後,腹瀉減緩為4至5次,原本因化療而減少的紅血球及白血球數也明顯上升了。「中醫會診主要是輔助西醫,許多疾病都有復發的可能性,中醫此時就能幫助調氣補血,改善患者體質,減低再發率。

中西醫各有所長,所謂「西醫辨病,中醫辨症」,西醫在急重症上能快速控制病情,且能明確辨別疾病;中醫治療則較為溫順,也能夠針對不同症狀、不同體質去做細微的調整,對症下藥。現在兩者能搭配在一起,互補彼此不足,最大的受益者莫過於患者了。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