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大雨下不停,減少環境積水容器避免登革熱侵襲

隨著今年東南亞登革熱疫情的高漲,根據國際疫情資料顯示,截至7月2日,新加坡有3637例報告病例,3例死亡。越南有10511例報告病例,其中10例死亡,而菲律賓的7361例報告病例中有73例死亡。相較東南亞諸國,台灣在今年已有66名境外移入病例,而本土病例亦在入夏後,於台南市安南區的登革熱疫情崛起後,累計至八月已有157例報告病例。今年的登革熱流行趨勢和去年(95年)一樣都在初夏六月時即出現,不同於以往多半在九月後才開始流行。近一、二十年來,登革熱似乎已成為台灣地區性的傳染病,國人有需要瞭解登革熱的感染原因、傳染方式、可能伴隨的症狀以及如何預防登
革熱的感染。

登革熱是由黃病毒科中登革熱病毒所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登革熱的傳染是藉由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因為叮咬吸入登革熱發病病人的血液而感染病毒,此病毒經過8-12天的繁殖後,被感染的病媒蚊便具有終生傳染病毒的能力,在叮咬健康人時會由唾液將病毒傳染給人體,造成登革熱的散佈與流行。

依抗原性不同登革熱可以分成四型,主要分佈在熱帶及亞熱帶區域,因為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不易生存於寒冷地區,它們常常於上午九點或下午四點時刻出沒覓食。

登革熱的潛伏期約4到7天,臨床症狀的表現為發燒、畏寒並伴隨以下二種以上之症狀,如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酸痛、關節痛、皮疹或出血性症狀。因為常引起劇烈的骨頭關節疼痛,俗稱「斷骨熱」。病人發燒經常持續數日至1週,多數人於發病後1-2週症狀改善。少數人會在燒退後的24-48小時內出現血小板下降(10萬以下)、 瘀斑、紫斑等出血傾向以及血漿滲漏造成肋膜積水或腹水,此為「登革出血熱」。嚴重者甚至出現皮膚濕冷、四肢冰涼、脈搏微弱、血壓過低等休克症狀,是為「登革熱休克症候群」,上述病人若未適時接受治療,致死率可能高達 50 %。登革熱在台灣近幾年來的影響,於民國91年的確定病例有5388個人感染登革熱、其中242個診斷為登革出血熱、21個人因為這個疾病而死亡。去年台灣仍然有 1074個人感染登革熱、19個人診斷為登革出血熱、4個人死亡,登革熱對台灣的衝擊應當被更加重視。

目前預防登革熱傳染最佳方法,主要在於減少日常生活中病媒蚊的孳生,特別是大雨過後、居家環境內外的積水容器務必清理,減少蚊蟲的孳生源.住屋可加裝紗窗、紗門,使用蚊帳等器具,出入蚊蟲密集的地區宜穿著長袖衣褲,並在皮膚裸露部位噴抹防蚊液,避免蚊蟲叮咬,降低感染登革熱的機率。另外,居住或旅遊至登革熱疫情流行地區的民眾一旦有發燒以及前述症狀時,應及早就醫診治,配合衛生主管機關進行防疫控制,維護大眾健康與安全。
本文作者:柳營奇美醫院 張炳欽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