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中風黃金時期搭配中醫療法效果加倍!

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飲食起居不規律,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漸增,導致國人中風比率急速提高,嘉基中醫部邱瑞發醫師強調,現代醫學強調中西醫結合治療,若能在發病初期、復健恢復期,加入中醫針灸、拔罐、推拿、藥物輔助治療,不僅可幫助恢復中風病患的意識、語言、運動功能,增加其自我獨立生活能力,更可降低中風殘留的後遺症發生率,以及家屬照護上的負擔。

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邱瑞發表示,中風俗稱「斷腦筋、爆血管、腦充血、腦溢血」,主要症狀包括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嘴歪眼斜、無法言語、大小便失禁等,腦中風除嚴重威脅到生命外,所造成的後遺症致殘率高、復發率高,常造成肢體、語言和認知上的殘障,對家庭及健保成本而言都是一大負擔,根據衛生署統計,中風已成為國人第二大死因,嚴重威脅到民眾健康。

無論是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風,發病急性期由西醫神經外科或神經內科積極處置,待血壓、感染等病情穩定後,即可結合傳統中醫藥治療,改善中風急性時期的抗病、腸胃功能低下等問題,而在前六個月所謂的黃金時期﹝復健恢復期﹞,再加入中醫的針灸、電針、推拿和藥物輔助治療,則能增加患者運動功能,自我獨立生活能力,且降低中風殘留的後遺症發生率。

中風病患的中醫療法,係以中醫藥物加上針灸、拔罐、推拿及食療,其中針灸療法是依據經絡理論,通過針刺手法刺激穴道,來調節人體臟腑氣血的功能,針對病患不同的症狀,針刺相關的穴位輔以電針儀的持續刺激,對中風病患的血液流動率、腦部血流量、腦電圖、局部微循環均有明顯改善,而運用拔罐、推拿療法,對患者肢體進行按摩,則可達到活血通絡,幫助肢體功能恢復的目的。

邱瑞發醫師指出,中風病患經中、西醫醫療團隊治療後,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中風評量表(NIHSS)評估病情嚴重度,以及巴式量表(Barthel Index,BI)評估病患日常生活能力,可發現病患步行、移位、進食、如廁能力、語言發音功能均有明顯進步,且優於只單純接受復健者。

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為行政院衛生署「腦血管疾病與褥瘡之西醫住院病患中醫輔助醫療試辦計畫」專案承辦醫院,對於腦血管疾病、中風病患住院時,經醫師評估後,會診中醫的中醫治療費用可由健保支付,對減少病患住院天數、經濟負擔都具有極大幫助。


新聞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
本文作者: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