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少了媽媽的母親節,撫平傷口走出失親悲傷!

離母親節到來的日子越來越近,許多喪母的兒女們更是加重對母親的思念,工作於行政院衛生署草屯療養院21年的薛素霞護理長也不例外,在去年此時是她經歷了人生中最大的喪母哀痛,在幸福成長旅程中,從未想過母親會有離去的一天,總認為母親會伴她到年老,在母親去世的那些時日幾乎夜夜思念、流淚入眠,情緒常處低落,有種身心俱疲的感覺。

要走出失親悲傷真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門診治療個案中,也常見有家族治療的情況,因為失親家庭的成員眾多,對於往生者的情感各有不同,悲傷、感懷的方式、程度也不一樣,所以家族透過醫療專業協助來走出悲傷。

草屯療養院心身醫學組呂尚恒主治醫師表示:喪失親人,尤其是親愛的人往生,所產生的悲傷(grief)常帶給人無法承受的劇痛,而悲傷的狀況,如持續的恐懼、夢魘、失眠、常有頭暈、嘔吐、食慾不振、心臟急速跳動、胸口疼痛…等,而導致工作能力減退及生活習慣紊亂或者持續3個月以上,則須尋求專業協助。

在這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日子裡,分享失親後的自我調適方法:

1•在治喪守靈期間,當兄弟姊妹家人聚在一堂時,共同回憶母親生前種種的好處,談論分享彼此與母親共處的美好往事。

2•保留母親的遺物(衣物、照片),與先生及子女分享對母親的思念。

3•返回娘家陪伴父親一起到母親靈骨塔前,傾聽父親告訴母親目前生活上的事務,每次父親都會不斷的用言語表達對母親的感謝。

4•治喪期間結束後,藉由工作作息,讓自己儘快回歸到原來的生活次序軌道。

5•在工作崗位上,與知心同仁分享自己的哀傷情緒並謝謝同仁的協助。

6•閱讀相關悲傷輔導書籍,寫下自己的心情雜記,適時與人分享。

在失親哀傷過程中,除自助外還可請求家人、朋友協助,必要時透過草屯療養院心身醫學組醫師協助,其身心特別門診時間,該院為每週三上午時段,及該院社區心理大樓為每週四上午,由院內專業人員為您協助。
本文作者:草屯療養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