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看報紙是痔瘡大敵,養成正確排便方式才是上策!

痔瘡是直腸末端,肛門口動靜脈叢(痔核)發生病變,痔瘡成因有:

1.內痔叢靜脈,上及下痔靜脈叢分佈區不正常的擴張,
2.痔動靜脈交通的不正常擴張,
3.肛門緩衝區向下移位或脫垂,
4.肛門襯墊組織系統的破壞下移。  

出血、疼痛、脫垂、肛癢、排便困難等是痔瘡的主要症狀。懷孕婦女比一般人更容易患痔瘡,因為妊娠會引起腹部壓力增高,隨著子宮逐漸擴大,下腔靜脈受壓也日益加重,妨礙下肢血液回流,使得痔核經常在充血狀態,胎位不正時壓迫更為明顯。子宮也會直接影響直腸末端,阻礙糞便排泄。

由於用力排便及痔核充血,痔核襯墊組織受損下移,痔瘡發作了,孕婦分娩的時候用力過度,痔瘡會更嚴重,造成脫肛、出血及劇痛。妊娠期間體內激素含量增加,水鈉滯留,腸蠕動減緩,血管擴張,這也是誘發痔瘡的因素,另一方面,孕婦的一般活動量降低,胃腸蠕動減慢,糞便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糞便內水份被再吸收導致大便乾燥,更加重排便困難。乾燥的糞便在排泄時擦破痔黏膜而出血,甚至使原有的痔核脫垂於肛門外而水腫、壞死。罹患痔瘡的孕婦往往因肛門劇烈疼痛,行動不方便而更怕排便,形成惡性循環。   

懷孕的婦女應定期到醫院檢查,除婦產科外還應到大腸直腸外科檢查及接受衛教。雖然大多數的孕婦排便後出血是因痔瘡作怪,但有些時候可能是直腸肛門瘜肉或惡性腫瘤引起,因此不可輕視以免延誤病情。   

孕婦在妊娠期應保持大便通暢,避免排便時閱讀報章、雜誌,因為長時間蹲坐馬桶會導致局部過度充血。飲食方面,應多吃綠色蔬菜及水果來預防便秘。   

每日便後及沐浴時用溫水沖洗肛門三到五分鐘,可改善肛門局部血液循環。   

中國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據考證是已知最早的醫學方書,其中載有治療痔瘡的熏蒸療法:
• 血痔,以溺熟煮一牡鼠,以氣燙。
• 取秋竹煮之,而以氣薰其有,己。   

講的就是用小便煮母鼠以及用水煮秋竹所冒出的蒸氣薰治痔瘡。與現代用溫水沖洗肛門及坐浴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痔瘡與肛門疾病之預防:正確的控制排便方式

導致痔瘡疾病最可能的原因是不正常的排便方法,當用力排便時,肛門括約肌會放鬆,痔核充血,痔核懸吊系統下降以利糞便排出,但時間一久懸吊系統內的結締組織因彈性疲乏,造成懸吊系統與肛門括約肌間之固定鬆弛,結果導致痔核脫垂,形成痔瘡,更嚴重則發生脫肛。如果痔核懸吊系統所承受之壓力降低則其結締組織彈性疲乏亦會減小,痔瘡即可避免。所以正確的控制排便方式可以降低痔核懸吊系統的鬆弛速度,而能預防或減緩痔瘡、脫肛之形成。   

甚麼是正確的排便方式呢?就是當有便意時坐到馬桶上,順勢用力將糞便排出,然後立即提肛收縮肛門,接著放鬆等待下一波的便意,如此重覆上述動作,直到將所有糞便排淨隨即離開不可久坐馬桶。   

肛門括約肌之收縮可以減少痔核充血,促使懸吊系統恢復原位,避免其結締組織受傷而致彈性疲乏,以達到預防肛門痔 瘡疾病。   

不正確的排便方式,是指坐在馬桶上不斷的用力,想一次將所有糞便排出或當糞便排出後無提肛收縮肛門括約肌之動作,例如經常習慣於坐在馬桶上閱讀報章雜誌,就是犯了這種毛病,疏乎了正常的提肛反射。不正確的排便方式除了會導致痔瘡外,亦會促使骨盆腔下降造成女性直腸膨出,以及陰部神 經拉傷。-女性直腸膨出是直腸向陰道方向脫垂,亦即疝氣的一種。患者常自訴有便意感但糞便排不出或感覺解不乾淨陰部神經拉傷使其所控制的肛門括約肌收縮無力,厲害時可導致大便失禁。   

常言:預防勝於治療,痔瘡發作尤其痛苦,因此以上述正確的排便方式預防痔瘡,其方法簡單、易懂、不花錢、且無副作用。 下面為一則簡易口訣 : 糞便排出後、用力把肛提 , 放鬆等一會、直到便意去, 正確排便法、免受痔瘡欺 。   

以正確的排便方式配合食用高纖維的蔬菜、水果,以及便後或沐浴後經常做溫熱水坐浴,則效果更佳。   

一旦發生痔瘡、脫肛,最好即早就醫,一般治療方法是用內痔結紮法,此法有別於中醫之外痔結紮,無痛不須麻醉,只須五分鐘時間不須住院立即見效,不影響日常生活,結紮後五到七天痔瘡自然脫落,隨糞便排出。

肛門疾病(痔瘡,肛裂)患者注意事項

1. 禁食酒類及辛辣、油炸花生等刺激性食物.
2. 多吃蔬菜、水果,養成每天短時間排便的習慣、儘量避免便秘或下痢。
3. 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適當運動、避免熬夜。
4. 排便後用溫水沖洗肛門。
5. 每天早晚及排便後以溫水沖洗或坐浴,坐浴時間不宜太長,約五到十分鐘為宜。
6. 避免一直保持同樣姿勢,為去除瘀血,應偶而做些輕微的運動,坐著工作者每隔一小時最好能走動三,四分鐘。
7. 使用灌腸劑與瀉藥,都易養成習慣,故要避免自行購買使用.
8. 有異常感覺時,如大便帶血,應立刻找直腸外科大夫就診,勿聽信密醫或廣告,以免弄巧成拙!


肛門外用藥品的使用方法:
• 肛門栓劑:栓劑除去鋁鉑或塑膠外包裝後,經水濕潤、用手指將栓劑由較圓滑的一端塞入肛門通過括約肌約進去5公分或食指長度,夾住兩臀以免栓劑排出的衝動及反應。

• 肛門軟膏:先把手及肛門部位洗淨並擦乾,將少量乳膏或軟膏塗於肛門口周圍,並按摩數分鐘以利藥物吸收用。

便祕!便祕!便祕!

順暢的排便是我們大多數人每天感到必須完成的一件事,便秘並非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對於不同的人,其情形也不同,患者主要有三種基本的主訴,即:1.糞便太硬

2.必須用力才能排便

3.排便次數太少。便秘的真正定義是沒有排便感而且排便次數太少,即隔三天以上才有一次或每周少於三次。然而如果必須用力才能排出糞便,或者每天都有便意感,卻又拉不出或是排不乾淨,這是屬於便秘困難的問題,而不是便秘。   

便秘是人們最普遍的慢性消化系統疾病抱怨,統計顯示,約有百分之六的兒童患有便秘,其中以男孩為主,發育成年後,則女性比男性多很多,老年時,男女比例又趨向相同。   

便秘最常見的罪魁禍首:

1.時間及地點:現代人緊張忙碌的生活方式,使得我們匆忙的排便,而不能悠悠的去完成,廁所的不方便性或不衛生,都會使便意一次又一次地忍住被忽略。

2.慣常的生活方式改變:睡眠不足、失眠、出國旅行引起的生理時差皆會改變腸道的規則節律。

3.飲食:蔬菜水果以及液體的攝取剪少。4.月經及懷孕的影響:女性在月經來前卵期以及懷孕中因女性荷爾蒙的影響而使大腸平滑肌變鈍,腸蠕動減緩。   

這些常見的便秘原因皆能透過自我的生活習慣調適,放鬆心情,以及增加纖維及液體的攝取而獲得改善,切勿亂服瀉藥及灌腸。如果症狀持續,最好是找專科醫生診治,尤其要小心因大腸直腸腫瘤引起腸阻塞所造成的便秘。

假期中肛門疾病之預防以及注意事項
肛門疾病包括那些呢?常見的也是一般生活中常聽到的有痔瘡肛門屢管、肛裂、便秘,這裡談的便秘包括真正的便秘以及排便困難。   

假期中肛門疾病之預防以及注意事項是那些呢?首先應分析一下假期與非假期之差別,例如:很多民眾於假期中出國觀光旅遊,這期間飲食、生活起居之改變等。   

台灣經濟這些年來富裕,國內生活空間狹小,人潮多,傳統年的熱鬧減少,促使許多民眾於年假出國觀光旅遊,出國首先就是搭乘飛機,從踏上飛機開始就接觸一個不熟悉的環境,飛機內是一個濕度很低很乾燥的空調系統,飛機上洗手間的數量有限,乘客須長時間坐在一個很狹小的座位上,這些都可以促成肛門疾病的發生。   

何以為然?濕度低乾燥的空調系統下,人體內水份揮發增加,如果補充水份不夠,又貪喝飛機上所提供的免費飲料,如可樂、酒、咖啡等含利尿成份的飲料,會加速體內水份的喪失,結果是使糞便變硬,肛裂是很容易發生的。久坐會使肛門周圍充血,大家都知道很多痔瘡就是如此“不小心”得到的。出國旅遊時差亦會造成生活起居的改變,其中為大家熟悉的是睡眠的影響,也就是不睡的時候想睡,要睡時睡不著,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生理時鐘,它無時不影響我們的生活作息,何時肚子餓、何時須睡覺、何時排便等,都受它控制,當我們飛越國際線開始日夜顛倒,生理時鐘則須重新調整,快則數日,慢則數週,假設正常人是早上七點排便,可是因時差關係,想排便時可能是坐在觀光巴士上觀光或是在餐廳進食,很不方便去“方便”,只好忍下來,久了排便困難就來了。   

排便困難和便秘是有所區別的,便秘簡單的說就是三、四天無便意,排便困難則是有便意但是排不出來,這是腸蠕動與肛門肌肉群功能不協調所致,我們的便意是腸蠕動增加而有感觸,可是有便意不一定方便去方便,這樣靠肛門肌肉群的對抗,本來蠕動增加,應是肛門肌肉群放鬆卻變成肛門肌肉群收縮,久之則兩者間之功能失調,真是想方便都不方便而且痛苦。   

基本上,假期中出國是對日常生活最大的改變,過年中大魚大肉、守歲、應酬都會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對肛門疾病之促成多少有影響,所以在假期中肛門疾病之預防以及注意事項即在變中求恆。   

儘可能維持平日生活習慣,多喝水、少喝刺激性飲料、多吃蔬菜、少久坐。  

對於時差,目前已有藥物但仍在人體試驗中,專家建議:多曬太陽,可以縮短生理時鐘之調整。


新聞資料來源:國泰醫院
本文作者:國泰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李興中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