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女性的主要角色及任務即多被定位在為家庭、先生、孩子付出,但相對的女性也長期缺乏關注自己的需要,尤其遭受婚姻暴力之婦女,在其需要幫助時郤承受求助無門,或家醜不可外揚之社會壓力,身為女性的一員,我要從女性的觀點呼籲女性在愛家庭,愛先生,愛孩子的同時也能『珍愛自己,不讓自己受傷』。
「家庭暴力防治法」於民國88年6月24日正式施行,依法條內容所謂家庭暴力係指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之行為,因此家庭暴力的發生可能存在很多不同的領域,包括兒童、少年、婦女、老人、其他親屬暴力等等。
而由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93年全年婚姻暴力服務個案量為3,651件,平均每月304件,其餘尚有多數為諮詢者,故實際上被通報者不僅於此,且其中女性被害人佔絕大多數,而若從女性的角度進行思考,即男性受暴雖亦有所聞,但為何生活於暴力當中者仍以女性為主,這又是什麼原因?
婚姻暴力的發生原因依觀察重點及憑恃的理論內涵而有不同的解讀,大抵有以下三個類別:一、個人因素,簡單而言,因為打人的及被打的各有其人格特質,所以造成暴力發生;二、互動�中介因素造成,可能是先生失業、家庭經濟突生壓力、其他影響家庭互動因素之發生;三、社會文化因素,巨視的社會結構形塑了性別不平等的環境,男性在婚姻關係中以暴力作為控制配偶的手段。
不論從那個面向去解釋婚姻暴力的發生,於實務經驗發現,暴力一旦發生就很難自行終止,亦即如果妳的親密伴侶曾經動手施暴,那麼很可能會有第二次暴力的發生。因此,如何在交往期間去辨識親密伴侶是不是有暴力傾向,也就顯得有其重要性了。一個人的行為大多同時受其情緒及認知所影響,於情緒層面,他通常處於什麼樣的情緒狀態,而在憤怒、悲傷或困窘的情緒下,他是如何安頓自己的?通常採行的情緒抒發模式具不具傷害性、破壞性,有無自傷或傷人之虞?
其次,就認知層面而論,可以藉由與其討論對暴力的看法、對於女性的觀點,以及家庭、配偶的角色於他而言最重要的意義是什麼。藉著觀其言察其行,或可預防暴力於發生之前。如果親密伴侶對妳施暴,在第一次暴力發生時大多數人會感到震驚、不可思議,也許施暴的伴侶也同樣震驚於自己的行為,此時,雙方可能極欲恢復原有的生活秩序,而刻意忽視暴力的衝擊,但刻意的忽視並不能降低暴力事件所帶來的影響。
因為暴力循環論中明白指出暴力是可能再發生的,而如何預防自己再度受暴以及如何面對有暴力行為的婚姻關係將是很重要的議題,妳可能會因此而感到驚惶、不安、無助、難過、傷心及氣憤,也可能會對「留下或離開」有一些思考,但對許多人而言,這不會是一個容易的決定,特別是當妳仍可能面對威脅、缺乏支持、沒有經濟自立能力、需考慮小孩時,這將成為一個困難的決定。
但在這裡要強調的是妳並不孤單,有很多的人跟妳有同樣的經驗,也有很多人走過了暴力的婚姻,所以妳是有選擇的,妳可以在覺察自己的需要後,與信任的第三者或專業的助人機構進行討論,這些都有助於妳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如果妳現在並沒有其他的想法及決定,也不要驚慌,但妳必須有心理準備,妳面對的是可能會改變、可能不會改變的伴侶,因此做好萬一暴力再次發生時的準備是必須的。
首先,妳得為自己備妥一個緊急包,緊急包裡面放置身分證、健保IC卡、戶口名簿、現金、存摺、印章、換洗衣物及其他必要物品,一旦暴力發生或可能發生時,妳可以立即攜帶離開,並以維護身體安全為主要原則,盡量不要留在暴力現場。妳可以為自己找一個安全的暫時居所,聯絡可以幫助你的人,如可信任的朋友、家人,妳也可以去電二十四小時全國保護您專線113尋求協助。
如果妳已經決定脫離這段暴力關係,將會面對生活秩序的重整,畢竟他過去佔了生活中的許多部分,在決定終止這段關係之後,除了心理上的復原之外,日常生活勢必有些需要重新開始、重新適應。
除此之外,婚姻關係的存續與否,可能會需要透過法律途徑尋求解決。如雙方無法經由協議離婚者,需提起訴請離婚之民事訴訟,婚姻暴力主要以不堪同居之虐待為由,故當事人須備齊相關證明資料,以使法官認為已達不堪同居虐待之事由,並據以裁判離婚。
除離婚訴訟之外,常面臨的法律訴訟尚包括刑事上的傷害案件及保護令之聲請案件。在此要提醒的是,在進行以上訴訟時,證據的保留及取得是非常重要的,故應於平時即進行相關證據之蒐集,而其中驗傷單的意義是證明當時身上的傷勢,至於傷勢是何時、由何人造成的,當事人須另行說明並檢具證據以證明自身的說辭。
至於保護令的聲請,可分為緊急性暫時保護令、一般性暫時保護令、及通常性保護令三種,當事人可自行提出聲請的屬於後二者,緊急暫時保護令課以法院於4小時內核發的責任,故須由檢察官、警察機關、縣市主管機關於被害人有受家庭暴力之急迫危險時提出聲請。
如果今天遭受婚姻暴力威脅的是妳的家人、朋友,妳很有可能成為她們求助的對象,記住,不要強迫她接受任何妳的看法或建議,在妳提供建議的時候很有可能已經不知覺地侵犯了她的界線,而這是她所最不需要的。只要傳達無條件的關懷與支持,並不時地問候,就可以扮演好一個最佳協助者的角色。
「關係」在每個人一生中不斷發生,我們期待透過親密、有意義的關係來學習生命的議題,然而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重點在於自己與另一個生命的交會,在關係中保有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失去自己的關係對生命而言是沒有意義的。想想如果妳現在為維持某段關係而必須失去自己,那麼提醒妳,回頭想想自己的需要,試著把自己提升到第一優先,並去思考願意面對什麼樣的未來,做了決定、勇於承擔,生命回饋於妳的可能遠多於妳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