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人人均有可能發生跛行現象,淺談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文�伍倫綜合醫院骨科 譚著文醫師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髖關節或大腿內側疼痛,疼痛為間歇性,站立或行走後加重,休息後便減輕,後期因疼痛導致的肌肉痙攣和髓關節度變形而令患者下肢活動受限,關節僵硬,出現跛行的現象。而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原因很多,年齡層從青壯年至老年人均有可能發生,所以,在此為大家介紹此疾病的原因、診斷及治療方法,希望能夠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病的目標。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因素:
歸納起來有創傷性和非創傷性兩大類,創傷性為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臼,轉子間骨折等,非創傷性為酒精中毒、服用類固醇、高雪氏病、放射治療、潛水夫病、鐮狀細胞病、結締組織疾病、血友病等。

致病的機機轉:
股骨頭缺血是造成壞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供應股骨頭的動脈血供應不足,如血管因骨折斷裂、動脈硬化、血管痙攣或血管阻塞等。另一方面為股骨頭本身內部壓力增加所致,如酒精中毒、轉移的腫瘤、雌激素所致的肥大脂肪細胞堆積,導致骨髓內容物体積增大,增加骨髓內壓,而致外來的血液無法進入股骨頭內,骨質便開始壞死,骨髓壞死後再加上患肢負重,產生惡性循環而導致骨小樑斷裂,股骨頭的塌陷。

臨床表徵:
發病較緩慢,初期並無明顯症狀,最常見為髖部輕度疼痛,如腹股溝區域以久站或行走較遠的距離後疼痛明顯產生,常有放射痛至膝內側或臀後側。隨著髖關節疼痛加劇而產生跛行的情形,在理學檢查方面Patrick test為陽性或在腹股溝有局部觸壓痛,後期患肢有縮短,肌肉萎縮等情形,但要與脊椎方面的疾病作分辨。

診斷方法:

病  史:
疼痛發生的時間、部位、有無外傷、飲酒、服用類固醇或雌雌激素、職業或家族史等。

理學檢查:
患者走路時的步態,髓關節的活動情形、有無壓痛,Patrick test呈陽性,影像診斷以X光為主。但由於醫學進步,亦可以用BONE SCAN(骨骼掃描)、TC(電腦斷層攝影)、MRI(核磁共振)等,各種檢查各有其優缺點,臨床醫師需按照病患的情況,以決定用何種檢查方法,作為治療患者的參考。

治療方法: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早期,股骨頭並沒有塌陷的現象,經藥物治療或手術後,股骨頭仍能維持原貌,因壞死的骨質修復,需要較長的時間,所以需要用拐杖來減輕股骨頭的承重,以防止壞死的骨頭抗壓應力強度降低,使股骨頭下陷,而早期的手術治療包抱,括Coredecompressin(減壓術),把壞死的骨質取出,或補入新的骨頭,亦有較新的方法,把帶血管的髂骨塊,帶血管的腓骨或帶血管的骨膜,放到股骨頭內,以增加血液循環。

但股骨頭出現塌陷時,無論手術如何矯正,無法使其恢復到正常一樣,後來便產生關節炎,所以在股骨頭塌陷,手術的方法為置換人工關節,按其受損情形置換股骨頭或全髖關節置換,它的優點為康復時間短,一般術後二∼三個月可恢復工作,但人工關節的置換亦有其缺點,因人工關節本身亦會有磨損的情形,有可能需要作第二次更換的手術,視患者本身的活動能力及年齡,年齡在六十歲以上患者,因活動少,其維持時間較長,很少需作第二次置換。當然亦有針對較年較的病患,可採用精密陶瓷的股骨頭,能夠有效延長人工關節的使用年限。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