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子宮肌瘤─婦科最常見的腫瘤,主要是跟女人體質有關!

文�彰化縣鹿港鎮鹿基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蔡兆琮

一名約四十歲的婦女,最近半年來,經血量明顯增加,月經來潮期也拖了七至十天才結束,由於生理期的情況明顯與往常不同,鼓起勇氣來求診,經骨盆腔檢查與超音波檢查之後,才發現原來是子宮肌瘤在作怪。

子宮肌瘤是婦產科領域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這些長在子宮上的肌瘤大多是良性,惡性的比例相當低。它的高峰期是出現在卅至五十歲還在生殖期的婦女。大部分患者的子宮肌瘤都是無意中發現較多,只有二至五成的患者是因為感覺到腹部有硬塊,或是異常生理期出血才發現。

子宮肌瘤主要是跟個人體質有關,至於環境與飲食等其他因素,醫學上則無確切報告。

臨床症狀與子宮肌瘤長的位置密切相關,長在子宮內膜下的肌瘤最容易有出血的問題;長在子宮肌肉層的肌瘤通常較沒有症狀,而由子宮外壁向外長出的肌瘤,則較會有骨盆腔的壓迫感。

肌瘤的大小也是一個重點,越大的肌瘤造成的壓迫感越明顯,例如壓迫到膀胱,則造成頻尿的感覺,壓迫到直腸會有便秘的感覺,而過多的經血量流失容易頭暈、目眩,進一步造成缺鐵性貧血。

子宮肌瘤的診斷,不需要花太多時間,也不需要用到昂貴的機器,通常在婦產科門診時,就可以透過骨盆腔檢查,配合經陰道超音波,或是經腹部的超音波診斷,不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治療方面,肌瘤的大小不是主要的考慮因素,主要是針對病患的症狀處理。對於肌瘤不大或是沒什麼症狀的病人,只要每三個月至半年至門診追蹤即可。

藥物療法很少做為第一線治療,主要是利用子宮肌瘤仰賴荷爾蒙的特性,讓身體成為停經的狀態,而使得腫瘤縮小;手術切除方面,若是還想懷孕生子,則可考慮肌瘤切除即可,不想再生,而且症狀嚴重時,則可考慮子宮全切除。目前是以腹腔鏡手術為首選方式。

另外還有所謂的子宮血管阻斷術,阻斷肌瘤的血液供應,也是一種可以保留子宮的方法。

一般來說,子宮肌瘤在停經時,會逐漸縮小,但是不會完全消失不見,還是建議隔一段時間就追蹤一次,若是沒有縮小反而變大,則要進一步考慮是否有惡性腫瘤的可能。


本文轉載於自由時報 健康醫療版 E8(2006.06.06)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