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不能掉以輕心的胸痛,談另類診斷「胃食道逆流症」!

張先生,52歲,170公分,85公斤,外商公司主管,偶爾抽菸喝酒和有吃宵夜習慣。最近兩個月常常不定時胸口悶痛,尤其在夜半時分常因發作而痛醒。有人跟他說胸痛就是心臟病的前兆,如不及早醫治就會心肌梗塞,然後某某部門的主管去年就是這樣走的。他聽了不敢掉以輕心,隔天就到心臟科檢查。可是,所有檢查卻都是正常。心臟科醫生即轉介給腸胃科,經腸胃科醫生詳細問診後發現張先生除了胸痛外,又伴隨有胃酸逆流,打嗝,咳嗽等症狀。尤其跟某些身體姿態,食物有些關係。經過內視鏡檢查發現逆流性食道炎。醫師建議調整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張先生的症狀隨即明顯改善。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唐家沛說,食道的末端與胃連接處,有一圈環狀肌肉如同閘門一樣,功能是防止胃中的食物反流湧入食道,醫學名詞叫作【賁門】。正常人這道門是關閉,只有當吞嚥、打嗝及嘔吐時才會打開。胃液本身含強酸,若胃液逆流至食道下端造成症狀即稱之胃食道逆流症。

一九八八年美國蓋洛普的調查發現44%的民眾每月至少有一次火燒心的症狀,而一九八六年美國Lawrence的研究也指出在全美每年六十萬人接受心導管檢查,其中因為胸痛而心導管檢查為正常者占30%,這些病人中有50%發現有食道方面的病變。國內的報告則由一九七九年的2.4%到一九九三年的14.5%,逆流性食道炎的病例因生活和飲食習慣改變而有逐年增加趨勢。

胃食道逆流的症狀非常多樣化,從常見的胸口灼熱感到氣喘、咽喉炎等。亦有患者不能精確描述,會說成胸悶、上腹不適似消化不良、吞嚥困難、異物感,甚而難定位的上腹疼痛等症狀。這些不適多半是日間出現,飯後居多,油性食物、彎腰或平躺下時會加重其症狀。有些因素會加重胃食道逆流症狀,如菸、酒、咖啡會影響胃酸分泌及賁門功能,高脂、高熱量的食物會減慢胃排空,過緊的腰帶、褲子,體重過重,或婦女懷孕,也會因為腹部壓力增加而產生症狀。

此症診斷除了症狀外,可做上消化道攝影、二十四小時食道酸鹹測量、食道或胃內視鏡、核子醫學等檢查。但首要的檢查是上消化道內視鏡,目的在排除患者可能具有其他之上消化道疾病,如腫瘤及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的治療以控制症狀,治癒逆流性食道炎或食道潰瘍,以及避免復發為主。

治療首先應著重於生活方式調整,建議體重過重病人減重,避免睡眠時採右側臥姿,頭部以枕頭適當墊高,避免飯後馬上躺著,限制抽菸、喝酒及碳酸飲料等。改變飲食習慣也很重要,如高脂肪食物、巧克力、薄荷、牛奶、柳澄汁、檸檬汁、可樂等均會降低食道下括約肌的壓力或增加胃酸均應避免,且應避免就寢前暴飲暴食。

唐家沛說,只靠生活方式調整並不能完全消除症狀,仍需考慮使用藥物治療以增強食道下括約肌壓力及加速胃排空或抑制胃酸的分泌,使病情改善。胃乳片類抗酸劑最常被患者服用嚐試自行治療,但效果有限。新興藥物如質子幫浦阻斷劑,因可完全抑制壁細胞分泌酸,對胃食道逆流療效明顯提高。

消除症狀及食道炎治癒率約可達80%以上,已是一種理想的治療藥物。對於重度逆流性食道炎或一再復發的病人,可以考慮開刀進行抗逆流手術。胃食道逆流症為一文明病,隨著台灣生活水準提高和飲食西方化,胃食道逆流症發生機率逐年昇高。但只要病人充分與醫師配合,治療效果是相當顯著。


新聞資料來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