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家暴婦女面面觀:冷靜思考妳的蜜月期擺脫高調宿命論!

名模家暴事件未落幕,上週末又傳出議會之花被夫毒打十年的悲慘家庭暴力事件又再度震驚社會。

受虐婦女通常具受虐婦女現象!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表示,大多數的受虐婦女覺得自己是為愛、為家庭犧牲奉獻,為了小孩要忍耐與妥協,此症候群稱為受虐婦女現象。楊聰財指出,家庭暴力會一直存在,是因為有一暴力循環理論不斷持續循環。剛開始兩者有衝突稱為緊張形成期;當爭吵憤怒累積到極限稱為爆發或緊張期;雙方都很難過,一方可能用各種方法來跟你道歉,乞求另一方的原諒,而另一方則心軟,妥協重修於好稱之為蜜月期(寧靜、愛、喘息期)。

目睹家庭暴力事件的兒童,在未來極有可能產生憂鬱症!

受暴婦女為了小孩容忍家暴數年,即使離了婚也一家人住在一起!但這對兒童真的是否有幫助呢? 婦女救援基金會曾表示,據統計,台灣約有四分之一的家庭有暴力問題,目睹家暴的兒童會有情緒傷害、發展遲緩,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一般小孩高。這些兒童必須及早治療,否則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擺脫目睹暴力的創傷。楊聰財表示,目睹暴力兒童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較高,有三個原因:第一因為認為無法幫助照顧自己的人而感到無助,第二因為害怕這種暴力是否也會應用在他身上,第三會因為自責自己是否引起這場暴力,當他們把諸多此難過或憤怒轉向自己時,就會產生憂鬱症。他指出,存有暴力的家庭中,如果家庭成員希望能繼續住在一起,父母、小孩等所有成員都需接受各自需要的治療,並從暴力中復元。所以無論是家庭受暴者,甚至是目睹這場家庭暴力事件的兒童都有可能產生憂鬱症,故家庭暴力不僅僅只是影嚮受暴者而是影嚮下一代,真正必須接受治療的是整個家庭而並不單一指受暴者或加害者。

家暴受害者八成罹憂鬱症!

前陣子知名客運女董事長出面聲淚俱下的陳訴,情緒激動的指控前夫對其家暴,讓她罹患憂鬱症,甚至還說,「一個成功的女人背後,一定會有個可惡的男人」等。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表示,遭到丈夫暴力對待的婦女可能導致罹患憂鬱症比例高達八成,因此他呼籲婦女一旦受虐,應該勇於向專業機構尋求協助。

楊聰財表示,一名三十多歲的李姓女子最近到醫院求診指出,丈夫因為有明顯大男人主義且長期失業,常有酗酒習慣,經常拳腳相向。在懷第一胎的時候,還被丈夫打到頭部外傷,差點流產,因為長期遭受家庭暴力,最後受不了才訴諸法律途徑離婚。不過,遺憾的是李姓女子又因先生道歉而原諒先生,相信先生而再同居,但暴力卻數幾個月又發生了,在此暴力環境循環下,因為長期深受暴力迫害,陰影一直在腦海中重覆,造成這名婦人很想早點解脫、了結生命,終因長期失眠,需服用安眠葯,並且罹患憂鬱症。

楊聰財指出,家暴案件的被害人,有百分之八十罹患憂鬱症,而百分之六十的人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楊聰財更表示,在東方傳統社會中,家庭中的衝突一直被認為不應該帶到家庭以外的地方來討論,甚至連專業人員都避諱去討論這種黑暗面,因為家庭暴力涉及層面甚廣、加上中國人向來認為「清官難斷家務事」,甚至很多人自己就是家庭暴力及衝突的當事人。家庭暴力若沒有好好處理,不僅會造成家庭悲劇,還會釀出更大的社會問題。楊聰財呼籲婦女萬一遇到家庭暴力,應該勇於站出來,向專業機構和人士求助。

可尋求醫院負責家暴處理的單位

一般的醫療院所中負責家暴處理的單位分別有急診部、心理衛生暨精神科、社會服務室。耕莘醫院急診部胡健虎主任表示,醫院針對家暴處理之相關單位負責,包括急診部、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社會服務室等三個部門組成的家暴處理團隊。急診部針對病患傷勢處理及驗傷,若有受暴者需要求助警方,醫院也會替受暴者連絡。社會服務室社工人員介入輔導家暴個案,視其情況轉介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之醫師診斷治療其心理受創傷後的壓力,儘量減少引發憂鬱症及降低自殺風險。

社會服務室社工王佩琍表示,家暴個案依案主意願或社工員評估進行追蹤。而追蹤個案多半會反映下列狀況:

一、回家冷靜後,覺為偶發事件,不願多談,社會服務室仍提供其相關
  資源(如:保護令申請、兩性溝通諮詢管道等),評估(家庭支持
  系統、家暴本質、主動求助的意願、或許資源及訊息的能力等)案
  主是否有自我保護及求助的能力,如果案主有自我保護及求助能力
  就會結案。

二、情緒激動、不斷哭泣、訴說委屈與緣由(有時會有不讓傾聽者插話
  的情形)、有自殺的意念、態度消極(要忍耐下去)、宿命論(這
  一切都是命)、失眠等等,社會服務室的社工會引領受暴者去思考
  這樣的態度和反應對其生命和生活的影響,讓其去感受和正視生理
  上的反應,將精神醫療的資源帶入,受暴者進入精神醫療領域後即
  由精神科社工接手處理。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