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酒入愁腸愁更愁∼什麼樣的人可稱為酗酒依賴者?

文�為恭紀念醫院外科加護病房 涂嘉宜護理師

酗酒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過去在西方先進國家的報告中指出,內科病房裡約四分之一的病人有酗酒的問題,亞洲國家近年來也漸漸面臨同樣的問題,即使台灣也不例外,雖然目前沒有詳細的流行病學統計,但是酗酒人口顯然較十年前增加許多,而因為酗酒導致器官傷害而住院的病人也的確越來越多。

【認識酒】

酒是各種含有酒精性飲料的通稱酒精(乙醇)是由水果或穀類經酵母發酵而製成。依照酒精含量的多少,和製造方法的不同,大致分為三類:

一、啤酒類:
由麥芽發酵所製成,通常含有3%∼6%的酒精,麥酒、黑啤酒是不同口味的啤酒。

二、釀造酒:
由穀類或水果經酵母發酵及成熟而製成。通常含有12%∼14%的酒精,亦有添加額外的酒精,使其達到18%∼20%的酒精濃度,如紹興酒、花雕酒、米酒,及各種水果酒。

三、蒸餾酒:
是由釀造酒再經蒸餾及儲存成熟而製成,通常含有40%∼50%的酒精濃度,如高梁酒、茅台酒、白蘭地、威士忌酒等。

【酒精代謝機轉】

酒精(乙醇)在人體主要是由肝臟代謝。乙醇先由肝臟中的乙醇去氫脢,代謝成乙醛,乙醛再由乙醛去氫脢代謝成乙酸,而後排出體外。乙醛對身體有毒性,會引起臉紅、心悸、噁心、嘔吐的症狀。所以,所謂酒量不好,喝酒容易醉的人就是因為基因上的缺陷,使乙醛去氫脢較少,因而乙醛的代謝緩慢,在體內存留較久的關係。

但是,這些乙醛去氫脢較少的人,其實是因禍得福,因為他們不會有酗酒的機會。反而是那些乙醛代謝好的人,自恃酒量好,容易養成酗酒的習慣,容易因酒精的危害而增加腦神經系統退化、消化性潰瘍、肝功能異常、肝癌、消化道癌症等疾病的機會 。

【什麼樣的人可稱為酗酒】

醫學上把酗酒者又再分為酒精濫用與酒精依賴兩個類別,酒精濫用則涵蓋較廣的狀況,比如說醉酒後鬧事或酒後駕車肇事都包括在內。

一、酗酒依賴者的特徵:

1.縱使知道喝酒有害健康或已因酗酒造成身體傷害仍繼續喝酒。
2.有戒酒意念但無法做到。
3.放棄本身的重要學業、職業,先喝酒再去執行工作。
4.花許多時間與金錢去尋找酒。
5.喝酒量越來越大。
6.停止喝酒或減少喝酒就發生顫抖、抽搐或幻視幻聽。
7.原來的酒精量不能達到預期效果而需喝得更多。

二、酗酒行為可以簡單的分為兩型:

1.第一型的酗酒者,開始酗酒的年齡較晚,通常在二十五歲以後,男女均有,百分之七十五的酗酒者屬這類型。這類酗酒者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受遺傳影響較少,所以戒酒較易成功,也比較少有犯罪傾向。

2.第二型的酗酒行為發生年齡早於二十五歲,相當多是國中或國中畢業就開始喝酒,而且幾乎都是男性,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常常這類的酗酒者,其父親也都同為酒鬼。這一類型的患者戒酒不易成功,也常有犯罪傾向,所以若是週遭友人年紀輕輕就發生酗酒行為,可以推測他未來的生活就是以酒為重心,如同吸毒的患者一般,戒除相當不易,而且其學業、工作,甚至婚姻都會受嚴重影響,同時也因為如此,他們常漸漸變成社會的邊緣人或者遊民。酗酒的患者,也可能會發生肝硬化合併食道靜脈瘤破裂大吐血。

三、長期持續酗酒(酒精倚賴)特徵

1.酒精耐受性(alcohol tolerance):即需要更多酒精才能達到先前相同的效果,這是酒精依賴的一種指標。但到後期,患者的耐受力反而降低,導致比先前少量的酒精亦可出現中毒現象。

2.戒斷症狀(withdrawal symptoms):當停止飲酒時,患者會出現極不舒服的反應,如出汗、脈跳明顯增加至100或更高、手震、失眠、嘔吐,出現暫時幻覺(如見牆壁移動),或感覺好像有很多螞蟻在身上爬動,發抖或甚至抽筋。部份徵狀(如發抖、手震)也會在患者醒後出現,使他們在早上亦會再喝酒來控制徵狀。

3.患者自控能力完全瓦解;而喝酒變成其生活中主要活動,不能自拔,即使家人反對,他們也繼續使用。

【酗酒的危害】

一、酗酒危害社會安全:
有許多凶殺案、強暴事件及交通事故,是與飲酒過量有關。

二、酗酒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加速腦部老化過程、損傷智力、情緒不穩定、注意力分散,導致錯誤的判斷。

三、酗酒對肝臟的影響:
引起急性酒精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四、酗酒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引起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胰臟炎、食道靜脈曲張、食道出血等。

五、酗酒對心臟血管系統的影響:
初期輕微胸痛、心律不整,逐漸變成心臟擴大、心室衰竭,酒精會增高血壓,容易造成中風或續發性心臟病。

六、酗酒與癌症的關係:
酗酒者身體許多部位癌症的發生率比一般人高,尤其口腔、咽喉、食道、肝臟等器官。

七、酗酒與藥物的關係:
感冒藥、鎮靜劑、安眠藥等如果和酒一起服用,會增強藥物作用,而產生危險。

八、酗酒與意外事故的關係:
酒精會破壞肌肉的協調、神經反應遲緩、注意力不集中,所以酒後開車很容易發生意外事故。據統計顯示,酗酒的人自殺率比一般人高六倍,而且酗酒的人平均餘命比一般人少10∼15歲。

【結論】

酒精是最常被濫用的藥物之一。不少人誤以為酒精是一種振奮物,可幫助提升情緒,令人忘卻煩惱。但實際上,它是一種抑制劑,可使高層腦中樞鈍化。酒精也使人以為自信增加,壓抑能力鬆懈,導致人變得健談,說或做些平日不會說或做的事情。至於提升情緒,使人忘卻煩惱,這只是很短暫的。因為問題始終沒有解決,更可使人有「酒入愁腸愁更愁」的感覺。

大量的酒精則可傷人,當血液中酒精含量達0.1%時,人的動作協調、視覺、言談及平衡會受損,出現中毒現象。當血液中酒精含量達0.5%時,神經生理平衡會嚴重受損而且失去意識。其實,酗酒不僅是醫療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因為一位酗酒者的背後常常都有一個不美滿的婚姻或一個破碎的家庭,而酒精的戒斷並不比毒品的戒斷容易,身體損傷也嚇不住這些酗酒者,這些酗酒者常有心癮及身癮的問題,道德勸說幾乎完全無效,因此,酗酒問題從某個角度看甚至比慢性B型及C型肝炎還可怕。現在有一些作用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戒酒藥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中,期待這些新藥物的問世能帶給酗酒者新生的希望。
本文作者:外科加護病房 涂嘉宜護理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