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四個月起寶寶開始添加副食品 中醫也來嚐鮮!

文�台南市醫中醫部 楊麗滿醫師

生長的初始,從胚胎的發育,產前受母體營養,胎盤大小、先天性疾病、感染、遺傳等因素影響,出生後營養需要與成長成正比,足量的營養在胎兒的早期發育扮演相當重要的部份,接著初生後的幾個月,細胞分裂及腦神經的髓化,在營養不良的情況下會受損害,孩童時代的早期,不良的營養狀態,將直接間接地影響到日後身體及心智的發育。

那要如何評估小孩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呢?最粗略且讓家長可自我評估的方法,就是使用每位小孩出生後就擁有的兒童健康手冊,利用兒童健康手冊6-10頁生長曲線圖可做一簡單評估,若不知如何使用,可請醫師講解使用方法。

嬰兒營養,隨著時代進步,社會變遷,家庭經濟寬裕,婦女教育提高,育兒知識進步也增進嬰兒營養的改變,由於職業婦女的增加,餵哺母乳的情況也隨之下降,據調查母親不餵補母乳的理由最多是奶水不足,其次是上班,實際上產婦奶水不足並不是異常,生產後幾天母親奶水不足,應繼續餵哺,則奶水會逐漸增加,也可以食補增加奶水分泌,若剛初生時以為母親奶水不足而添加牛奶就會影響奶量的分泌,及嬰兒吸允母親乳房之興趣及吸允力而致使母親奶水減少,平常六個月以後乳水分泌量就不夠嬰兒所需,而需添加副食品,牛奶可無限制供給至大,但小孩不可以奶瓶吸允牛奶,容易有偏食及食慾不振的現象,因此在四∼六個月大的嬰兒應該慢慢增加副食品,早日讓小孩接觸不同食物,進而戒掉使用奶瓶的進食方式。

一般在4個月內,無論是餵食母乳或餵食嬰兒配方,足月生產正常發育的嬰兒,都無需添加其他營養食品,添加物,進而戒掉使用奶瓶的進食方式。

副食品的時機有三:

 1、每天攝取奶量超過1000㏄以上。
 2、嬰兒體重為初生體重2倍時。
 3、出生4∼6個月以上。


一般正常主持消化的胰臟,在4∼6個月大才慢慢成熟,因此含澱粉、蛋白質、動物性脂肪較多的食物,應在4個月大後,再逐漸加入,而嬰兒在餵食初期也會有反射動作,即將固形物以舌頭頂出,因此須將食物打成泥狀以極少量的方式餵食。當我們要幫嬰兒開始添加副食品時,以能提供能量的澱粉為主,穀類食品以米食為優先,其次是麥類,對有過敏體質的嬰兒,不宜太早餵食柑橘類,不滿一歲嬰兒不吃蛋白,2歲以內嬰幼兒,腦部發育需要足夠的必需脂肪酸及膽固醇,因此提早給嬰兒吃低脂或低膽固醇食品,是不正確的。

在中醫部份,由於4個月大的嬰兒容易有厭奶期出現,藥物多以健脾益氣、消食的藥材,如香砂六君子湯、四君子湯、六君子湯、保合丸等藥方。飲食調補所使用的藥材,在愈小的嬰兒,多選取澱粉含量多的藥材,一方面可增加藥材的吸收,一方面減低腸胃的負荷。

 ◆杏仁苡米粥:以1:5比例,燉成粥,可治咳嗽。

 ◆四神湯:山藥、芡實、茯苓、苡仁同比例,
  六個月前嬰兒可食用,加排骨或腸子燉煮,
  較適宜六個月大以上嬰兒。

 ◆消食湯:萊服子、山楂、神曲、谷芽、麥芽各3錢,
  水煎取汁,治療嬰兒消化不良,腹脹 、厭食。

 ◆茯苓赤豆苡米粥:赤小豆、苡仁以1:2比例,
  共煮成粥,後再加入茯苓再煮至茯苓化開。

 ◆苡實粥:芡實、山藥、茯苓、白木、蓮子、苡仁、扁豆、米等量,
  共煮成粥。治療易大便稀,及生病後體質虛的嬰兒。

吞嚥功能不佳的嬰兒,應儘量將食物攪成糊狀,讓嬰兒練習飲食,超過六個月大的嬰兒,可加入排骨或肉類一起燉煮,也可在粥食裏漸漸添加肉泥。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