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現代文明人的後遺症-中風併發異位骨化症

文:台北市立陽明醫院 復健科王榮俊主任

目前在台北市立陽明醫院住院治療中的李先生今年四十二歲患有高血壓,是個人人稱羨的電腦工程師,繁忙的工作也不以為苦,但一次熬夜加班,突發左側肢體無力,在送往陽明醫院途中甚至漸漸昏迷,經確定是腦出血緊急手術後,在加護病房昏迷了兩星期,再轉送一般病房,神智慢慢恢復清醒,因為活動關節時頻頻叫痛,家屬就不敢太幫他做關節運動,大概手術後六週,病人發燒,左髖部紅腫熱痛,並往大腿部漫延,碰觸及活動時更加疼痛,接著左肘也產生同樣現象,抽血顯示白血球及鹼性磷酸酶值偏高,骨頭核醫掃瞄可見髖及肘關節附近有異位骨化形成。

陽明醫院復健科王榮俊主任指出,異位骨化症指的是不該長骨頭的軟組織內形成硬骨,一般常見於中樞神經受傷,如腦中風、脊髓損傷、腦外傷及骨頭外傷(如骨折、關節置換術後肌肉外傷等),根據研究顯示,當病人臥床不動太久是造成異位骨化症很重要的原因,好發部位為髖、膝、肩及肘關節附近,發病初期,病人會發燒及患部紅腫熱痛並往周圍漫延的現象,常常被誤認為局部肌肉拉傷、蜂窩組織炎、痛風、關節炎,甚至骨髓炎,而將關節復健運動給忽略了,隨著局部骨化的漸漸形成,關節活動度變小甚至造成關節僵硬,只有等骨化成熟後再給予手術切除了。其實早期由血中白血球升高及鹼性磷酸值偏高,骨頭核醫掃瞄看到異位骨化形成,就應加以藥物治療並仍需加強關節活動度的復健以減少病症的惡化。

李先生經使用非類固醇消炎劑並加強復健後發炎情況減輕,關節活動度稍微增加,以後仍需繼續追蹤關節活動度、血中鹼性磷酸酶值及骨頭核醫掃瞄,以確定是否需要外科切除。

異位骨化症和臥床太久不活動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王榮俊主任呼籲,適當的關節被動或主動運動很重要,尤其是腦中風、脊髓損傷或腦外傷後的病人,而當發病初期,正確的診斷及早期治療是減緩異位骨化症進行最好的良方。
本文作者【復健科 王榮俊主任】
本文由【台北市立陽明醫院】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