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胰島素請就位 讓〝葡萄糖〞不越雷池半步!

正常人進食後,食物在胃腸道被消化分解後,產生葡萄糖,葡萄糖經由血液運送至全身,包括胰臟,會刺激胰臟釋出胰島素,胰島素可幫助葡萄糖進入身體各組織細胞,轉變成能量,或貯存在肝、肌肉以及脂肪細胞中。

如果沒有胰島素,或者身體各組織對胰島素不發生反應,則葡萄糖就不能被利用,於是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便會上升。當血糖升高到某一程度,超過腎臟所能回收的極限時,葡萄糖便會從尿液中〝漏〞出,所以稱之為糖尿病。

其實血糖超過訂定的標準便算是「糖尿病」,不一定要有尿糖存在才算糖尿病,由於血糖要高到某程度才會有尿糖出現,所以測定血糖較尿糖準確。診斷糖尿病是以測定血糖為主

胰臟與胰島素

胰臟是一個位於胃後下方的橫置扁長型器官,重量不到四分之一公斤,較大的一端稱為頭部﹝內側﹞,較細長的一端稱為尾部室﹝外側﹞。主要的功能包括外分泌和內分泌兩部分。胰臟外分泌部分的主要功能是直接將消化酵素分泌到腸道中,協助消化食物。

在胰臟的尾部中有許多細胞聚集而成的小島,稱為胰島,主要的功能是分泌賀爾蒙到血液中,屬於內分泌系統,也就是與糖尿病有關的部分。在胰島中有一種細胞叫做貝他細胞,主要分泌的賀爾蒙是胰島素。它可感應血中葡萄糖濃度的分秒變化,並適時適量地分泌出胰島素到血液中,循環全身,協助血糖進入身體各細胞,維持血中葡萄糖濃度在正常範圍之內。

胰島素的主要功能是幫助我們的養分進入身體組織細胞,提供細胞正常運作所需要的能量。它的作用就像一根門匙,打開葡萄糖進入細胞的通道,讓葡萄糖能夠順利進入細胞。

當我們身體不能分泌胰島素時﹝如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或體內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好時﹝如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除了因葡萄糖不能進入細胞所產生之血糖上升外,體內的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謝都會發生異常現象。

糖尿病有那些症狀

因身體不能分泌胰島素或體內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好時,影響血糖進入肌肉和脂肪組織,使血糖上升。當血糖高達180 mg/dl時,超過腎臟再吸收糖的極限,糖分便從小便中排出。

由於糖本身的滲透壓高,在糖分從小便中排出時,會伴隨大量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使得細胞脫水,所以會出現尿多,口渴,多吃,疲倦,體重下降等典型症狀。其他症狀還包括手腳麻,視覺模糊,皮膚傷口不易復癒合,女性會陰發癢等。但也有些人,可能不覺得有任何不適的症狀。

糖尿病分類

糖尿病是一種多樣性的症侯群,雖然其基本表現都以高血糖為主,但致病原因各異。1979年美國糖尿病學會首先提出了現在通用的糖尿病分類與命名辦法,就是糖尿病分為:

1.第一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詳見筆記說明>
2.第二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詳見筆記說明>
3.其他情況所引起的糖尿病
4.另外還有葡萄糖耐受不良和妊娠性糖尿病


稍後世界衛生組織(WHO)跟進,並在1985年修定成目前的版本。除了一般熟悉的第一型糖尿病和第二型糖尿病外,世界衛生組織特別提出營養不良有關之糖尿病的存在事實。它是一種發生在熱帶地區開發中國家的糖尿病,病人一般都很年輕(30∼35歲以內)、瘦削,(身體質量指數在19以下)。由於蛋白質的缺乏或食物中有毒物質(例如氰化物),造成了病人胰臟纖維鈣化、胰島破壞,因而致病。病人常需注射大量胰島素,但極少發生酮酸中毒。迄今,台灣尚未出現<本土>這樣子的病例。

萄糖耐受不良是種介乎完全<正常>模葡萄糖耐受性及糖尿病的特殊狀況。萄糖耐受不良本質上也十分的多樣化,日後發展可以過渡到糖尿病(每年1至5%),也可能回歸<正常>(每年1%),甚或持續不變仍是萄糖耐受不良 (大約四分之三的萄糖耐受不良病人)。萄糖耐受不良沒有症狀,病人極少出現視網膜病變,但大血管病變(動脈硬化)的機率仍高出正常人而與糖尿病患相似。


筆記說明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第一型糖尿病﹞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但通常是發生在兒童或青少年,它佔所有糖尿病百分之五以下,但其對生活的影響卻遠比常見的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要大。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發病通常要比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要快而且嚴重,如發病後沒有迅速治療,病情可能很快演變到必須要住院的程度,一經診斷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就必須每日注射胰島素才能維持生命。

一九二零年代胰島素的發現,拯救了無數的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的生命,但胰島素控制糖尿病而不能治癒,即使很小心地注射胰島素,經過許多年後,糖尿病人還是比一般人有比較高的機會產生心臟、血管、眼睛、腎臟及神經的問題,雖然大部分的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人可以有正常的活動與工作,但是維持健康是要付出一些心血的。醫學研究迅速地增加我們對糖尿病的知識,科學家除了不斷尋求方法來求治癒外,也不斷地發展方法來幫助糖尿病病人獲得更好的生活和健康。


筆記說明 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

據估計,糖尿病人中,約90∼95%是屬於非胰島素依賴型或稱為第二型糖尿病。以前稱為成年型糖尿病,是指這型糖尿病通常發生在40歲以後,並且大多是在55歲以後發生。據估計有近一半的糖尿病人不知道自己得病,原因是糖尿病的症狀常常是慢慢發生,並且在開始時往往不易察覺。有時病人祗覺得不明原因的疲倦或不適感,而不一定有所謂糖尿病三多:多喝、多尿、多吃的症狀。

糖尿病是會產生許多慢性合併症,包括心臟血管、眼睛、腎臟和神經方面的病變。雖然專家目前仍未找出糖尿病的病因或根治的方法,但事實証明適當地控制血糖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範圍,是可以將合併症發生和進展的機會減至最低。治療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方法一般包括將體重減輕、運動及藥物治療。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