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牽手進產房-陪產有撇步∼準爸爸fun輕鬆!

在懷孕、待產、分娩的過程中,準爸爸和媽媽是一樣重要的,隨著時代的進步,國人觀念的改變,父母同時參與孕育及迎接下一代,已經是越來越受社會大眾所重視。老一輩忌諱陪產,將產房視為禁地,據說是怕減損男性「雄風」,現在情況大不同了,許多男性都以能陪老婆生產為榮,而您是一個能進產房陪產的男人嗎?

國外的研究發現,丈夫參與妻子的分娩過程,能增進親子關係,使產婦對疼痛的忍受程度提昇,並對藥物的需求減少,因此大力的倡導準爸爸陪產。市長以自身的陪產經驗,提出準爸爸陪產的主張,為了讓夫妻能享有更人性化的生產經驗,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自八十八年起推動「準爸爸陪產計畫」,鼓勵準爸爸在待產過程中全程參與、充分陪伴,以降低產婦無助及痛苦並增進親子家庭關係。在獲得各界熱烈迴響下,五年來已由原來十一家醫院辦理「產前教育夫婦保健班」陸續增加到目前二十六家醫院(佔臺北市具產科規模醫院100﹪),不但使先生陪產之風氣更受到重視,也讓夫婦有最正確生產的相關資訊,使其對生產有真實的認知,並提高應付生產的能力及主動參與決策的機會。

根據臺北市九十二~九十三年上半年調查統計,準爸爸平均陪產率約為41﹪~45﹪,較八十八年陪產率粗統計15﹪高出許多;另陪產中曾受陪產教育之準爸爸約佔32﹪,而未受陪產教育班之準爸爸為67﹪。顯示,雖然準爸爸願意陪產比例已明顯提高,但參與陪產之準爸爸仍有六七成未曾接受陪產相關教育。根據國內調查發現;曾接受陪產教育之準爸爸中有八成知道陪產的好處並認為有助於心理準備,有自信扮演好陪產功能、增加滿足及成就感;相對未曾受陪產教育及入產房者,有多數人則感到「手忙腳亂」、「慌張」及「無所適從」的感覺,甚至影響下一次陪產的意願。

陪產本身是一項挑戰,臨床上也發現很少有先生進產房不害怕,而面對心愛的人長時間的疼痛,及臉紅脖子粗的持續用力,卻幫不上忙,內心更充滿了無能感與愧疚感。鑑於此,如何更積極推動、宣導「產前教育」的重要並鼓勵準爸爸媽媽參與是相當迫切的課題。

衛生局於近日透過摺頁單張(如摺頁),公佈臺北市26家醫院產前教育課程之辦理時間,提供準爸爸媽媽選擇,希望透過隨手可得的單張能讓市民對該制度的推動與實施有正確觀念;另外亦透過文宣、記者會的安排,在行動上提供一些陪產小法寶及撇步,幫助忙碌的準爸爸們能在短時間內充分的了解,減少恐懼,在簡單的技巧引導下能從容陪產,使有信心去面對這個情境且融入其中,真正發揮陪產過程的角色功能,讓陪產品質提昇、陪產文化更落實。

愛她就應該陪她、幫助她,相互扶持共同迎接愛的結晶;產房不是男人的禁地;新好男人,要讓她感覺有你在真好!當您願意學習並參與陪產時,基於這份生死與共的革命情感,您永遠會是另一半心目中的英雄!

◎牽手陪產時,您能為她做什麼?

準爸爸陪產小法寶~您不可不知的教戰守則!

*懷孕時:做為一個生產夥伴,您可以陪她產檢、一起參加生產教育課程、參觀醫院及產房的設備、與醫護人員建立關係,預先了解醫院生產作業及環境,讓她感覺到您是多麼熱心的投入。

*待產時:陪產不是當啦啦隊只有搖旗吶喊就夠了,最重要是要穩住,當太太最值得信賴的依靠,您能提供的幫助有:

一、做好自我心理建設、別惹太太生氣-要給太太最大的鼓勵與安全感。陪產過程漫長而難耐,產婦得情緒失控很正常。請放低身段,千萬別回嘴。

二、別讓產婦感到孤獨-除非不得已,勿讓太太獨處。加油打氣和甜言蜜語不可少。多說一些鼓勵及讚美的話,配合身體接觸,例如擁抱、按摩。

三、做個多功能的陪伴者-除了扮演安慰、支持陪伴的角色外,您還可以做更好;如餵水、擦汗、幫忙背部、肢體按摩、擦拭身體、更換產墊、衣服、如廁、幫助妻子走動及休息等。隨時與醫護人員聯絡等,讓她感覺有你在真好。

四、扮演拉梅茲指導員-如果夫妻產前上過課,臨場一定要讓這些課程發生作用。在痛的感覺來臨時,握住太太的手,鼓勵她呼吸,最好一起同步跟著做,使太太維持緩慢而有節奏的呼吸。

五、營造舒適的環境及空間的整潔-運用枕頭及毛毯達到適當的姿勢,並且協助更換姿勢。

六、提供補給品-可準備礦泉水、流質或易消化食物(稀飯、湯),其他食物或補品則不建議。

*進產房後:

一、在醫護人員指示範圍內,協助太太保持正確的生產姿勢,運用節奏性的口令,在陣痛來臨時,幫助太太達到適當的呼吸及用力。

二、陣痛間隔時間,協助放鬆及減輕不適的症狀、如擦汗、按摩、供應少許水份,及給予言語的安慰及鼓勵。

三、協助正確用力,可以用手輕放於太太腹部,指引用力的方向。

四、幫忙聽胎心音,並適時向她回報。

五、共同迎接寶寶誕生,在醫護人員的協助之下,共同參與剪斷臍帶的過程,檢查新生兒的外觀。

六、協助太太在分娩後即刻與新生兒做第一次肌膚接觸,您也可以幫忙新生兒試吸媽媽的乳頭。

七、用鏡頭為媽媽及寶寶捕捉最珍貴的畫面。
本文由【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