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關於失智症

失智症指因各種不同疾病,造成認知功能退化,並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的症候群,它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越來越容易發生,而隨著老年化社會的來臨,台灣失智症的比例亦逐年攀升,根據估計,至2014年底台灣失智症人口已超過二十二萬人,佔65歲以上人口約8%,未來還會更多,只要活得夠久,這是每一個家庭都會遭遇到的問題,您不可不注意。

除了最常被提及的記憶力退化以外,失智症所指的認知功能退化還包含了語言功能退化(聽不懂別人說的話,講話辭義不流暢),空間感的退化(容易迷路),高層次感覺與運動的退化(認不出人,物品,無法使用家中電器或工具),社會功能退化(畏縮在家,對活動與嗜好的興趣降低)...等。讓患者無法再根據過去的方式繼續生活下去,必須仰賴他人的協助,除此以外,有些人會出現性格改變,甚至幻覺,妄想等精神行為症狀干擾周遭的人,讓家庭,或是照顧者多了一份負擔。

造成失智症的疾病五花八門,最常見的是阿滋海默氏症,主要因為大腦中出現不正常的類澱粉蛋白以及Tau蛋白堆積,造成神經細胞功能不佳或死亡而產生,但其他如腦中風,其他不正常蛋白在大腦堆積(如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型失智症),腦瘤,營養不良,頭部外傷,腦部感染症...等都有可能。

失智症專責醫師的工作主要有三個部分,在面對患者時,首先必須區分造成失智症的病因,雖然不同許多的失智症都沒有根治的方法,但仍有部分疾病如水腦,營養不良或感染症,是可以治療,控制的。找尋可以治療的病因並對症下藥是醫師最重要的工作。

第二部分,針對個案症狀的嚴重程度,給予生活上的建議,並提供可用的社會資源(殘障手冊,日托,安養中心,病人家屬團體),讓照顧者可以得到充分照顧的資訊以及幫助,以求對病人最好的照顧。

最後則是針對家屬難以照顧的精神行為問題,提供照顧上的建議(作息的改變,如廁的習慣...)並對無法以非藥物方式安定的個案,提供精神藥物的治療。

除了失智症的診斷與治療外,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有方法可以減少失智症的產生,針對大部份的失智症,預防的方法不外乎好好重視自己身體,控制好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肪,並避免抽煙以及肥胖,多攝取蔬果,豆類,堅果,多運動,多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學習新的事物,與人接觸,而且這些良好的習慣不應該等到老了才開始,新的研究發現,失智症的病程可能遠在認知功能退化之前就開始了,因此,預防的工作,應該從年輕的時候就要開始。

台北市政府以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始終努力的期望為失智症的患者努力,除了配合政府邁向一區一日照的失智老人服務外,更與台灣失智症協會合作提供24小時的免費關懷專線(1999#5880),提供立即而專業的咨詢服務,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以及陽明院區更備有老人日間病房(仁鶴軒,得憶齋);松德院區更有老人精神病房,結合醫師,護理師,心理師,職能治療師與社工為病人與家屬提供完整的全人照顧。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朱智邦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