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如何「預防老人跌倒」


老人跌倒的議題之所以一直被重視,是因為其在所有年齡層中死亡率最高,且非致死也可能導致身體中度或重度的傷害,進而降低日常生活的自主性,間接增加家庭負擔和社會成本。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從2005年到2013年,65歲以上老人過去一年曾跌倒或摔倒之比率雖由21.3%降至16.5%,但跌倒仍位居老人意外傷害死因第二位。

台灣自1993年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且依照內政部主計處的最新統計,截至2012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為11.2%,預估2021年便可達到14%,相較於歐美各國,台灣正處於快速老化的狀態。然而,身體老化是一種無可避免的自然現象,好比視力與聽力的衰退、關節與肌肉的退化,也伴隨慢性疾病的人口上升,多重服藥所導致的交互作用亦增加跌倒的機會。此外,跌倒並非只是外在的損傷,老年人會因害怕再次跌倒而減少活動量,生理上便可能出現便秘情形加劇、骨質流失速度增加,心理上則會因社交減少進而提高失智風險,所以不論生理層面或心理層面彼此都是環環相扣的。

老人為什麼容易跌倒?

隨著年齡增長,生理機能退化的情況下,因肌肉骨骼控制能力差、平衡感衰退,導致步態不穩便是跌倒的主要潛在因子。另外,相較於其他年齡,老年人有較高比例的睡眠障礙及慢性疾病,長期的藥物服用是無可避免的,但這些用藥往往有頭暈、嗜睡等副作用產生,易提高跌倒發生率。而患有失智症者因方向感混亂,對時間、地點不熟悉,以及在過去一年內有跌倒經驗的老年患者,由於跌倒的真正原因未徹底了解,故發生跌倒的可能性均相對提高。

該如何預防老人跌倒?

目前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已針對住院病人訂定一套完整的防跌措施-「預防跌倒十知」,這些不只是為了提升照護品質,促使病患、家屬能了解如何去預防,及一旦發生了該如何去處理,更希望其出院後能減少跌倒事件的發生,建立起真正符合老人需求的友善環境。

※資料來源:台灣病人安全資訊網
本文作者: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護理科 康力文護理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