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老年憂鬱症的整合性治療

隨著臺灣老年人口的增加,老人相關的心理疾病也慢慢被重視,特別是近兩年雖然自殺已退出十大死因,但老人自殺的比率仍未下降。根據衛生署統計,99年台北市自殺死亡比率較98年下降3.1%,但65歲以上的年齡族群,自殺死亡率增加近9%。另外,有自殺企圖的老人中,23%有憂鬱傾向,因此老年憂鬱症確實是很重要的臨床議題,在此我就來談談老年憂鬱症的表現與治療吧!

老年憂鬱症在臨床上常容易被忽略或沒有被積極的治療,有些人覺得老人睡不好或較多的身體抱怨,只是老化的現象,殊不知這可能是老年憂鬱症的前兆或警訊。許多研究顯示老年憂鬱症患者常伴隨著較多的身體疾病(特別是心血管疾病)、記憶力或其他認知功能下降,甚至增加死亡率。相較於年輕的憂鬱症患者,他們比較容易出現較多的身體抱怨、厭食及體重減少、動作異常、焦慮、自殺及精神症狀。而老人呈現有認知功能缺損、日常功能不佳、多種慢性病症、年紀愈大、女性、低社經階層、或鰥寡者,則是老年憂鬱症的危險因子。

目前老年憂鬱症的治療還是以抗憂鬱劑為主,一般抗憂鬱劑使用在老人和年輕人的療效和副作用差不多,然而抗憂鬱劑使用於年輕人一般約4-6週即可看出效果,老年人有時需要12週才可知道有沒有效。至於太嚴重的病人可考慮用電痙攣治療(即以人工電擊方式產生痙攣) ,雖然聽起來很可怕,但是它甚至可能比抗憂鬱劑還安全。除了藥物之外,就如同一般憂鬱症的治療,藥物治療加心理治療相較於只用藥物治療效果更好。由於老人會面臨到許多特殊的心理議題:包括退休、喪偶、身體功能下降、疾病侵襲、孤獨甚至死亡等,這些若未好好處理,都可能影響情緒,這些議題也都可在心理治療中進一步處理。

我們在臨床上常見有些老人外人看來事業很成功,家庭也都幸福美滿,子孫事業有成且孝順,但自己卻在某個壓力下(如退休或喪偶)出現老年憂鬱症,即使藥物治療改善仍有限;後來才發現一些年輕時,甚至是小時候的心理衝突未被處理,而在年老時又來作怪,讓他的憂鬱症更難治療,這時就需心理治療來幫忙。常常有人會懷疑老人是否想法已經太過僵化,而不適合心理治療,結論是否定的!有些人甚至覺得老人因時間有限,反而更積極的接受治療。目前本院也有相關老人心理治療服務,我也帶領負責治療的人員一起研讀相關文獻與個案討論,未來希望能開設老人的團體心理治療,進一步為老人服務;我自己總覺得從這些老人的故事,讓我一次又一次的學習他們對人生的詮釋,對人生也有新的體認。

老年憂鬱症另有一重要的議題—他們是失智症的高危險群!有超過1/2的患者,即使穩定後仍達輕度認知功能受損(被認為是老年失智症的前期)。我的博士班論文及近年的研究有一部份即在探討魚油和老年憂鬱症或失智症的相關性,有興趣的人可以看我在最新一期聯合醫院的通訊所發表的”醫師!我媽媽吃魚油可以預防老年癡呆嗎?”,至於是否魚油也可在老年憂鬱的治療上扮演輔助的角色仍待進一步研究。總之,老年憂鬱症病因可能是多重的,因此也需要從各個面向的治療去介入,最重要的是一旦家中老人有些初步警訊時(如失眠、易怒、一直抱怨莫名的身體問題或突然記憶力不好),要盡快請醫師評估以免延誤治療!
 
(筆者邱智強醫師目前為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兼主任及台北醫學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其為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博士,並曾在英國老人心理治療課程研習ㄧ年且獲得認證,為精神科、老年精神醫學暨老年醫學專科醫師)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主任、主治醫師 邱智強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