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日人氣

      6297

      累積人氣

      153

      粉絲數

      4766

      回答數

      40257

      文章數

1030720醫療相關新聞2

感謝蔣世中醫師熱心整理提供. thanks for your reading   李育軒醫師|小兒內科|我的文章|個人主頁|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李育軒醫師|小兒內科|我的文章|個人主頁|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李育軒醫師|小兒內科|我的文章|個人主頁|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20000270-260114 骨科名醫教睡姿 枕頭業者當教材 20140720 04:10 林宜慧�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現代人重視養生,坊間賣場常見業者為了促銷枕頭,圖解衛教正確睡姿。令人好奇的是,業者使用的資料、圖片幾乎一模樣,原來這些精美圖像、文字,都是新竹骨科醫師張辰光嘔心瀝血著作! 著作成了枕頭業者行銷利器,且不加修飾引用,好像教科書出版品。張辰光苦笑說,「能宣導衛教也不錯,不過,至少衣服變個裝、或換個人頭嘛!」 張辰光是風城骨科名醫,懸壺濟世30多年,從民國74年迄今,已施行脊椎手術3千多人次,並持續於日本、德國、加拿大等國家發表學術研究,日前獲國防醫學院選拔為學術成就傑出校友。 國防醫學院表示,傑出校友是學校特別頒發在學術、社會公益服務、專業經營及行政領導上有成就者,例如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葉明功,也獲選為傑出校友。 張辰光的學術成就在大陸也受重視,發表的「脊椎手術神經性併發症」專題,成了大陸骨科醫師訓練教材之一;在台灣出版《脊椎骨刺》一書,找專人繪畫圖解正確睡覺姿勢,意外成了販賣人體工學枕頭業者衛教素材。 脊椎病患無法忍受奔波之苦,張辰光堅持在風城看診,視病如親,累積豐富臨床經驗讓他體會,「每個病患及家屬,背後都有感人故事,多幫一位病患治療苦痛,就可以多幫助一個家庭。」 43歲男子成元培因膝蓋發炎,幾乎是用爬的進入張辰光診所,經治療後恢復健康,可以自在行走。成元培感激地說,「有的醫師會嫌病患訴苦很煩,張醫師不斷講解、叮嚀,說的話都比我訴苦還多,叫我啞口無言,照他叮囑治療就對了!」 更特別是脊椎萎縮矯正病患蔡梅蘭,十多年前因跌倒尾椎受傷,嚐遍各式另類療法、吃盡苦頭未見效,經張辰光手術康復,為表達重生感恩心意,主動紀錄印刷出了一本康復記,詳載療程與康復進程,成了其他病患參考指南。 病患願意提供治療心路歷程,張辰光樂意分享醫療知識。「最近幾年手機族引發的頸椎病變,已明顯比脊椎病患多」,張辰光提醒,愈來愈多20歲初頭年輕人,動輒肩膀緊繃痠痛,是整天滑手機文明病,年輕族群不可不慎!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12471.shtml 得了熊貓眼? 原來是潛水夫病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2014.07.18 02:35 pm
暑假不少學生參加潛水課程、夏令營,當心深潛速度沒掌握好,引發潛水夫病。有醫師最近收治兩名20多歲男性,參加暑假潛水課程,從水深處上升時,因緊張、上升速度過快,加上蛙鏡緊貼眼眶、壓力過大,導致眼結膜凸出,眼眶周圍瘀青,像打架被揍。醫師檢查發現患者鼻竇水腫、頭痛,研判為潛水夫病,趕緊以高壓氧治療才恢復。 三總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表示,這兩名患者都是第一次從事深潛活動經驗不足,提醒民眾炎夏從事相關活動,一定要接受足夠的專業訓練比較安全。 呂大文說,兩名患者就醫時,都有眼眶、眼皮周圍出血瘀青問題,白眼球有水腫情形,鼻竇充血、水腫,自訴頭痛。因擔心有其他問題,還會診了神經科,檢查後研判為潛水夫病。 問診時患者自述,可能因為離教練太遠,一心想回到水面上,情急之下,從水底往上升時速度過快。因壓力變化太大、血液含氧濃度變化,加上潛水蛙鏡緊貼著眼眶,當承受太大壓力時,導致眼結膜凸出、眼眶周圍瘀青。 炎炎夏日,從事潛水活動的民眾增多,呂大文說,經驗不足或參與短期潛水活動的民眾,應注意從水底往上升的速度不宜過快,每上升10公尺,建議停留45分鐘,且潛水前應仔細聆聽教育訓練,避免引發後遺症。 振興醫院眼科部醫師許粹剛表示,如果是單純眼凸問題,還是要考慮是否可能有其他疾病。初學者深潛時要注意,應緊跟教練,有問題才能隨時尋求協助。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719/35968282/%E5%81%A5%E5%BA%B7%E9%9B%B2%EF%BC%9A21%E6%AD%B2%E9%9B%A3%E5%8B%83%E8%B5%B7%E5%81%9C%E6%A9%9F1%E5%91%A8%E5%8F%AF%E6%81%A2%E5%BE%A9 健康雲:21歲難勃起 停機1周可恢復 20140719 蘋果日報 【邱俊吉台北報導】有網友在臉書《蘋果生活八爪魚》留言詢問,他才21歲,陰莖雖可勃起,卻常撐不到1分鐘,擔心已有陽痿毛病,不知如何改善;醫師說,無法勃起或勃起後難持久,均屬陽痿,但21歲有此問題,多半是熬夜過頭,或自慰、性行為過度所致,建議暫停手淫、性交1周,也許即可恢復正常。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洪峻澤表示,20來歲男性多半不必擔心勃起功能出問題,但如果長期熬夜,導致精神不濟,或經常邊看A片邊自慰,或性行為過度頻繁,都會提高維持勃起狀態的難度。 三高易致陽痿 洪峻澤說,若對勃起功能有疑慮,可觀察起床時是否有清晨勃起,若有,生理機能應無異常,就算沒有,也不用急,可先「停機」,中止手淫與性行為,1周後或許便能回復「本色」。 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黃世聰表示,排除心理因素,一般勃起障礙者多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問題,或屬長年老菸槍,21歲年紀尚輕,不易因這些毛病導致陽痿,但若始終放心不下,建議就醫檢查。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719/35968696/10%E5%B9%B4%E6%B2%92%E5%98%BF%E5%92%BB%E5%A5%B3%E7%BD%B9%E5%AD%90%E5%AE%AE%E9%A0%B8%E7%99%8C 10年沒嘿咻 女罹子宮頸癌 誤認不必再抹片 「有性經驗就可能得」 20140719 蘋果日報 【吳慧芬高雄報導】政府宣導有性行為女性應做子宮頸抹片檢查,醫師卻發現多起多年無性行為女性,誤以為不必再抹片,直至腫瘤破裂、陰道出血,才驚覺罹患子宮頸癌,病程卻已拖到晚期。醫師建議政府衛教應改強調「曾有性行為女性應定期抹片」,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指會從善如流,即日起加強宣導。 高雄醫學大學婦產科教授、婦癌專科醫師鄭丞傑表示,近來他收治多起子宮頸癌病例,患者病程都已拖至第三期,她們都是因為已經多年沒有性行為,以為不會罹患子宮頸癌,而沒去做抹片檢查延誤病情。 其中一名30多歲女子,因陰道出血就醫,確診罹患子宮頸癌,癌細胞已轉移,女子獲知病情一臉驚訝說,已10多年無性行為,怎會得子宮頸癌。  拖到晚期才被確診 而另一名50歲婦人,陰道出血就醫,也被診斷罹患子宮頸癌,同樣也是跟丈夫10多年未同房,誤以為沒性行為,就不用做抹片檢查,導致延誤病情。鄭丞傑指,子宮頸癌是因性行為時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子宮頸經長期感染演變為癌,「有過一次(性行為),就可能罹癌。」都需定期抹片,且有性行為者性愛時,子宮頸會被碰觸,若有腫瘤易出血,比較容易被發現;但久無性行為者,多是等到腫瘤大到破裂,病程拖到晚期,才因陰道出血就醫被確診。現各醫療院所衛教看板,都寫有性行為女性應抹片宣導,鄭丞傑建議應加「曾」有性行為女性都該抹片,而上述病程拖到晚期才發現子宮頸癌患者,除手術還需合併放療等療程。  國健署:加強宣導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有性經驗者即使久無性行為,仍有機會患子宮頸癌,都該定期抹片,醫界意見珍貴,即日起會加強宣導「曾」有性行為女性都要定期抹片,以及早發現病灶。  子宮頸癌防治須知 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年逾30歲、曾有性行為女性,應每年進行抹片檢查,連續3年未檢出異常,可改為每3年一次過早有性行為、有子宮頸炎病史、子宮頸癌家族史或多重性伴侶者等,均為高危險族群在非經期陰道卻有出血者,應盡快就醫檢查資料來源:鄭丞傑醫師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97613 染「肺鼠疫」死亡 中國出現今年首例 2014-07-20自由時報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中國甘肅省出現今年首例「肺鼠疫」死亡病例!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昨日表示,死者為一名38歲的甘肅省玉門市男性,從事放牧工作,該省已將151名與個案生前曾密切接觸者採取隔離及預防性投藥等措施,目前均無疑似症狀,但適逢暑假國人出國旅遊機會增加,呼籲民眾前往當地旅遊需注意環境衛生,並防範跳蚤叮咬及避免接觸動物屍體。 莊人祥指出,中國這名肺鼠疫死亡病例在發病前,曾接觸當地嚙齒類動物「旱獺」,713日出現發燒及咳嗽症狀,14日就醫並隔離治療,16日因病情惡化死亡,經檢驗確診為肺鼠疫病例。 依據中國統計,自2005年以來,共累計42例鼠疫病例,除在2005年(15例)及2009年(12例)有較高的鼠疫病例數,近年來病例數呈下降趨勢,於20112012年間每年僅一例,2013年則無病例,疫情多集中於西藏、青海、甘肅及四川等旱獺疫源地。 莊人祥指出,我國自1948年起至今已無鼠疫病例,金門地區在1953年也公告絕跡。 鼠疫主要發生於囓齒類小動物及其跳蚤間的人畜共通傳染病,可藉由跳蚤叮咬、接觸感染動物膿液或吸入患者飛沫而感染,是非常嚴重的疾病。 感染肺鼠疫的典型症狀為突然發燒、寒顫、頭痛、軀體痠痛、頭昏、眼花、咳嗽、胸痛、咳血、呼吸困難及呼吸衰竭等,可造成肺炎、縱膈炎或引起肋膜積液,如不治療,致死率高達3060% 莊人祥指出,中國甘肅省為著名的人文旅遊景點,如古城敦煌及絲綢之路等,提醒民眾前往當地,必要時配戴口罩,注意旅宿地點與活動區域的環境衛生。民眾返國入境時,如出現身體不適,應通知檢疫人員,及早診治。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8815411.shtml 染肺鼠疫死亡 陸爆今年首例
 
【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2014.07.20 02:45 am
中國大陸甘肅省出現今年首例肺鼠疫死亡病例,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提醒,民眾最近若至當地旅遊,要注意環境衛生,要防範跳蚤叮咬,避免接觸動物屍體。返國若有不適,應通知機場檢疫人員。 甘肅省這名罹患肺鼠疫病例,是一名從事放牧工作的卅八歲男性。發病前他曾接觸當地的動物「旱獺」,隨後發燒、咳嗽,就醫隔天因病情惡化死亡。 旱獺是嚙齒類動物,西藏、青海、甘肅及四川也都是旱獺的疫源地,這幾處也占中國大陸鼠疫病例大宗。 肺鼠疫典型症狀,會突然發燒、寒顫、頭痛、軀體痠痛、頭昏、眼花、咳嗽、胸痛、咳血、呼吸困難與呼吸衰竭,可能造成肺炎,若不治療致死率達三到六成。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97369 天熱中暑病例增 醫:少曝曬多喝水 2014-07-19自由時報 記者湯世名�彰化報導 炎炎夏日,氣溫屢創新高,中暑事件頻傳,甚至有民眾因此死亡,醫師提醒民眾應避免在高溫下曝曬,並且要多喝水、保持涼爽,才能避免中暑的威脅。 彰化縣員林鎮員榮醫院院長張克士指出,當人體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體溫超過41.1以上,使得體溫調節能力失常,造成排汗功能異常,無法散熱且合併有神經功能異常(如昏迷、抽搐)時,就會導致「熱中暑」。 中暑者常見症狀為臉色發紅、口渴、頭暈、噁心、心悸、四肢無力,嚴重者還會出現胸悶、血壓下降,甚至突然昏迷。 張克士曾遇過一名58歲的葉姓建築工人,在烈日下工作6小時後突然倒地,同時呈現意識不清與抽搐現象。他的同事緊急將他送醫急救,當時他的耳溫高達41.8,全身皮膚通紅,昏迷指數只有6分,身體不斷抽搐。 急診醫師立即為他降溫,包括置入氣管內管、脫除全身衣物,使用兩個電風扇強力運轉、噴霧器噴水,在葉男的腋窩、鼠蹊部、頸邊放置冰袋降溫,使用靜脈輸液等。 經過大約45分鐘急救,葉男終於恢復神智 ,但是擔心「致命性的熱中暑」會出現致命的併發症,還是將他轉送到加護病房觀察,終於在一週後平安出院。 張克士指出,嬰幼兒、年長者、慢性病患、酗酒者、戶外工作者或是運動員等是中暑的高危險族群,更需要特別注意。 戶外活動最好在早晨或傍晚進行,並適時到陰涼處休息,避免在大太陽底下運動,隨身攜帶開水補充水分,穿著寬鬆、透氣的衣服保持涼爽。 民眾若有中暑症狀,應儘速到陰涼處,鬆脫身上衣物,使用電風扇或扇子強力吹風,飲用加了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儘快就醫。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15166.shtml 抗「日」!白天10~14點別出門
 
【聯合報記者邱瑞杰�基隆報導】2014.07.20 03:47 am
夏季氣溫升高,基隆本月甚至曾出現38.1度高溫,暖暖區衛生所提醒民眾中午前後避免外出,若要外出可撐傘、戴帽或擦防曬乳液防止曬傷。 暖暖區衛生所護理長莊雲娟昨天說,頂著高溫走在馬路上,很多人可能都感覺熱到爆,此時如果感覺皮膚很熱,甚至感覺快被「烤焦」了,忍不住伸手去抓癢,就代表已經曬傷了。 市售防曬乳有很多品牌,要怎麼選才正確安全呢?莊雲娟說,防曬產品最好選購防曬係數SPF50。以出門30分鐘前擦為宜,每隔23小時要再補擦1次。防曬的原則是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陽光最強烈時不要外出,若要外出或到海邊、室外游泳池戲水,一定要擦防曬產品。此外,撐傘、戴寬邊帽子、穿長袖衣服或戴太陽眼鏡,減少肌膚曝露在紫外線的面積也有助預防曬傷。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815160.shtml 缺鈣宅在家 小心骨質疏鬆症
 
【聯合報記者蔡昕穎�竹東報導】2014.07.20 03:47 am
「打噴嚏就閃到腰」?新竹縣竹東鎮60歲阿婆,不抽菸不喝酒,退休後因膝關節痛而少出門,少曬太陽導致讓骨質疏鬆。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骨科主治醫師黃俊傑提醒民眾應注意保養。 黃俊傑說,根據老年醫學會調查,骨質疏鬆症女性比男性危險,停經女性中每4個人有一位骨質疏鬆症,而骨質疏鬆造成的髖部骨折發生率,是亞太國家第一名。 他說,骨骼中的鈣質不斷流失,以致骨骼的顯微結構皮質骨與骨小樑,失去支撐力,不足以應付外力而造成骨骼斷裂;骨質疏鬆不再僅出現在年長者身上,也有40多歲的女性患者前來就醫。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引進雙能量X光吸收儀,可檢測髖關節腰椎的骨密度及早防治。黃俊傑教民眾居家「三三二」檢測方法:身高「縮水」超過三公分;貼壁靠牆站立,後腦杓距離牆面三指幅;肋骨到髂骨(位於腰部下面、腹部兩側的骨骼)只有兩指幅,如有以上情形,應盡早就醫檢測。日常保健可多攝取鈣質和維生素D、曬太陽,才能夠保「密」防「跌」。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97614 3D列印」製下巴模瘦臉風險小 2014-07-20自由時報 圖.文�張博全 根據臨床調查,V型臉蛋由於看起來年輕,且給人容易親近的感覺,比起國字臉來說,更受到民眾的喜愛,不過以往若想要瘦小臉,需透過削骨或是傳統墊下巴手術修正下半臉線條。但是削骨手術風險高,而傳統墊下巴手術又無法做到完全客製化,現今,拜醫療科技所賜,結合3D列印科技的墊下巴手術,已能量身訂做合適的下巴模,安全達到瘦小臉目的。 削骨手術透過削除下顎骨的稜角來修飾下半臉弧度,手術時間長,造成受術者的負擔高,且必須小心長時間麻醉和大出血所帶來的風險,若不注意還可能送命,即便是手術順利完成,也可能產生咬合不正、拉傷神經或者是咀嚼困難等後遺症,因此民眾普遍接受度不高。 傳統墊下巴手術雖然併發症較少,但受限於術前只透過肉眼2D評估、下巴模尺寸不齊全,以及手術中視野的限制等,往往無法精準掌握組織狀況,因此難以做到量身客製化,手術後,常會有臉型線條不順的問題,造成術後結果和期待出現落差的情形。 有鑑於削骨與傳統墊下巴手術的限制,新式手術結合3D列印技術,可量身客製化完全服貼受術者下顎骨線條的下巴模,方法是在手術前,先幫受術者做3D模擬和電腦斷層掃描,再把數據資料輸入電腦,然後交由3D列印技術印出下顎骨,接著醫師對著列印出來的下顎骨,事前先雕刻出完全服貼下顎骨的下巴模,如此一來,除了可以縮短手術時間、減少風險外,也能降低術後誤差。 3D列印技術雖然為墊下巴手術帶來新突破,但民眾務必了解,每個人的骨骼情況不同,適合哪種手術,都是需要經過詳細溝通和討論的,因此術前尋求專業整形外科醫師的評估,術後遵照醫師囑咐,才能維持最佳的治療效果。 (作者為台北米洛斯整形外科診所醫師)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97612 夏日學游泳 「避免痠痛」有撇步 2014-07-20自由時報 圖.文�蔡明倫 就讀小學三年級的紀小妹這個暑假參加泳訓班,媽媽希望她能學習游泳技能,同時也可達到消暑、解熱的目的,不過她才學3天,回到家就覺得全身多處痠痛,讓父母相當擔心,怕是運動傷害。 伸展動作 緩和密集運動的緊繃 原來紀小妹學習自由式,肩膀及頸部周圍肌肉必須使力收縮,手臂才能不斷揮舉轉動,手持浮板,腰部、臀部及大腿周圍肌肉也需要奮力收縮,大腿才能高頻率擺動踢水前進。幾天下來,她的肩、頸、腰、臀、腿明顯痠痛且非常不舒服。紀媽媽為了鼓勵她繼續學習,請教物理治療師如何儘快減輕痠痛症狀。 手臂上舉伸展:雙手合握,手臂伸直由前往上舉高,使手臂與耳朵儘量靠近,此時肩膀後側感到緊繃,即停頓此動作達30秒,接著將雙手抬至面前,並以繞圓5圈作為緩和動作,前述方式宜反覆進行5次(圖1)。 手搭對側肩伸展:先以右手掌搭著左肩,右手肘與肩等高,再以左手掌將右手肘往內推,右手掌伸向左肩胛,此時右肩膀感到緊繃,即以此等拉力停留30秒,鬆開後,將右手肘彎曲側抬、放下伸直反覆5次,前述整體動作重複5次,左肩亦然(圖2)。 擴胸伸展:身體平躺下,雙手外張與肩等高,兩腳膝關節彎曲靠緊,並往右側傾斜至最大角度,當感到左側胸口及左肩前側感到緊繃時,維持這姿勢30秒後,再將膝關節往左側傾斜,並同樣以30秒時間停留伸展,前述動作適合5次來回活動(圖3)。 雙膝靠胸伸展:身體平躺姿勢下,雙腳膝關節彎曲抬起,並靠近胸口,以雙手環抱雙腿,維持這動作約30秒後,雙腳改採屈膝踩著床面,並將臀部抬高放下,反覆5次,上述動作適合5次來回活動(圖4)。 臀部伸展:身體側躺向右姿勢下,右腳屈膝抬起緊靠床面,身體逐漸向右旋轉成俯臥姿勢,雙手伸直抬高至頭頂上方,當右臀部產生緊繃感,即可保持該姿勢停留不動約30秒,反覆進行5次,左側亦然。 大腿前側肌肉伸展:身體側躺向左姿勢下,右腳屈膝,右手拉住腳背並往臀部靠緊,身體逐漸往右轉而成平躺姿勢,此時大腿前側肌肉緊繃,持續維持相同動作30秒後才放開,反覆進行5次,左腳亦然。 短時間密集的身體活動訓練容易產生痠痛,特別是高頻率擺動肢體,對肩、腰和臀的影響特別大。在期望孩子能持續接受教練指導,又希望給予孩子實質鼓勵幫助。 家長可參考前述伸展動作,陪伴孩子一同練習,達到減輕痠痛,增進親子情誼的機會。 (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物理治療師)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97615 暑假狂玩手機平板 學童「惡」視力暴增 2014-07-20自由時報 記者蔡彰盛�新竹報導 放暑假不到20天,醫師發現,許多小學生在家狂玩手機、平板電腦,但可能會造成視力變差、眼睛乾澀等問題,呼籲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眼睛保健,別讓面板佔據了孩子的「視界」。 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說,近一週來,已經累計超過50名小一到小六的學童,被爸媽帶來就醫,原來家長以為孩子的近視度數加深,且眼睛出現乾澀症狀,擔心孩子的視力受損。 視力檢查後發現,大多數就醫學童是假性近視,經過散瞳處理後,多數都恢復正常。 陳瑩山進一步詢問後得知,就醫學童從放暑假起,就以玩手機或平板電腦來打發時間,平均每人每天都超過4小時。很多家長因為要上班,無法約束孩子上網時間。 這些假性近視學童中,有20%是因為功課需要查資料而看面板,其餘8成都是打電玩或逛社群網站。 陳瑩山呼籲家長們,應叮囑孩子看手機或平板電腦應養成每使用30分鐘後,要休息10分鐘,每天最多看一個小時,絕對不要連續盯著看。這是因為孩子的眼睛黃斑部尚未發育成熟,長期直視面板很傷眼。 此外,學童要養成多吃綠色蔬菜的習慣,多攝取葉黃素,才能保護眼睛。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815206.shtml 藍光傷人眼 紫外線更是主因
 
【聯合報記者顏彙燕桃園報導】2014.07.20 03:47 am
智慧型手機、電腦螢幕釋出藍光,經國敏盛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許宏源指出,實驗發現長時間以藍光照射老鼠眼睛,結果造成視網膜凋零、萎縮,但人體實驗尚未有定論,太長時間看螢幕,仍有傷眼的可能。 許宏源說,黃斑部病變是常見的老年視力退化疾病,好發於50~65歲族群,初期會發現視力開始變得模糊,接著看東西會有變形、扭曲的感覺,三個月內未治療,會造成視網膜出血、水腫,出血嚴重結痂後,就很難恢復原本的視力。 許宏源表示,其實螢幕散發出的藍光,對眼睛造成黃斑部病變的影響,並沒有想像中嚴重,紫外線反而才是造成黃斑部病變的主因,最近太

我要留言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