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人氣
-
累積人氣
-
粉絲數
-
回答數
-
文章數
尋找疾病的知音(因)
尋找疾病的知音(因)
施丞修
從古至今少有人能免於疾病的侵擾,小如牙痛大至癌症無所不犯。無論是輕症重症或是急症緩症總是讓人疲於奔命,尤其是在病程長又影響生活品質的長期壓力下,難免會產生『生不如死』的念頭。這樣的問題早已被醫界所重視,無論中西醫皆致力於各種疾病的深入研究,特別是西醫的微觀思維,已將人體與疾病剖析的相當深入,令人嘆為觀止;而中醫依舊承襲先人的智慧加以延伸與應用,兩者可說是對抗疾病不遺餘力。然而即使如此,疾病的產生與演化,似乎讓醫界措手不及,甚至毫無頭緒。這樣的困擾在強勢西醫體制下的醫療環境特別顯著,在中醫的現有教育環境及醫療體制下更令人憂心。是疾病本身過於強悍以致人類無法招架?還是醫療人員沒有知識或能力去探詢疾病的真實面紗,給予及時的一擊?這是每個醫護人員應該捫心自問的一個課題。
上醫與下醫的差別就只在於他對病症掌握及了解程度的不同而已。愈是明白病因的核心,愈能迅速消弭疾病,藥到病除。然而這就是最大的困難及挑戰。西醫是科學辨案,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病因在那裡,科學儀器說的算。中醫是經驗辨案,強調術者本身對疾病及患者身體訊息反應的掌握,各家各派不同。在探尋的過程中,採取何種方式收集證據及訊息皆無不妥,但要了解,現今疾病的致病因素已不若過去單純。患者所陳述的不適感是單一的或是另有他症,是辨證上相當重要的一環。例如偏頭痛,是否另有失眠、鼻病、便祕、高血壓、頸部壓痛、腦部受傷史、婦科疾病、壓力等…。是一因多症(異病同治),如壓力使人失眠、腹瀉或便祕、月經異常、肝失疏泄,經久不癒,化火傷津,易怒口乾、肝火犯胃,噯酸胃痛、肝脾不和食慾不佳,情緒低弱,經來腹瀉等…。或一症多因(似同病異治),如心悸可能有心臟實質病變,又遇更年期或背痛胸悶,胸椎位置異常有壓痛點,或同時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等…。還須注意病與因之間是因果的直接關係或是倒果為因的關係,譬如失眠屬肝經濕熱,肝腎陰虛,膀胱氣化不良者,經常會導致頻尿及夜尿,而夜尿又導致睡眠品質更加惡化,產生惡性循環。另外長期失眠者,白天精神渙散,注意力無法集中,嗜以咖啡提神,少者日一,多者日三,導致咖啡因過高而夜更難眠等…。這些病狀的來源皆相當的交雜而不單純,使得治療的手段難以選擇或無所適從,想要面面俱到,藥到病除,實為困難。
此外三因論治是前人所留下極為重要的治療法則,除了所能綜合診斷出患者現有體質狀況外,還須考慮個人的生活習慣、工作背景、情緒個性等等,及其當地地理環境的氣候與季節變化,即所謂因人、因時、因地。這三個致病因素往往成為疾病是否能痊癒或是達到根治的關鍵因素,有時療效不佳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此。好比患有皮膚病,卻不知節其飲食;患有鼻病嗜飲涼品;睡眠品質差又喜咖啡;腳傷剛癒又急於運動;肝功能異常又好飲酒,如此的生活背景即使神仙妙藥也難醫。另外有許多名醫在當地頗富盛名,治癒者無數,被邀請至他處行醫(如移民或南醫北上)卻欲振乏力,施展不開,多是暫時無法掌握當地氣候環境所致。
既然致病因素多而複雜,在處方立藥上就須相當謹慎,在層層交疊的病因中必須詳細釐清真因假因、主因次因、及先因後因,才能整理出一個較正確的治療方向。由於每個醫師對於病因層次掌握的不同,造成醫師間對同一疾病的認知與治療方式的差異,而有中醫診療不確實、亂無章法及各說各話的窘境。但這樣的情況並非一定有壞處,反而突顯中醫治療的多樣化與靈活性,真正影響所及,只在醫者本身的醫療技術及能力的高低,與對患者療效程度的廣度與深度不同而已。
舉例而言:
一、例一:
一患者急性腰扭傷求診,甲醫只從事推拿及貼藥布,患者只獲得輕微的改善,一天後又復發;乙醫再針對筋結點施以針法令其舒緩,日後亦發;丙醫認為其癥結點不止在腰,而是整體脊椎不協調,日久成疾所致,而且還有其他受牽連的痛點,應針對整體背脊做完整的調整,治療後患者感到極為舒適,疼痛減緩許多,但可能幾天或幾週後又因腰部痠痛求診,似乎每隔一陣子就要復健一次。丁醫不懂傷科,只好開疏經活血湯之類的藥劑,有可能好也有可能更糟,但效果沒傷科手法立即,日後也必定再犯,成為舊疾的機會很高;戊醫也不懂傷科,但根據其眼神強而銳利,說話聲大有力,面色暗濁如塵,皮膚黏膩而濕,眉頭毛根逆亂,體形壯實,走路尚可,開立龍膽瀉肝湯加減,當日疼痛依舊,數天後腰痛明顯改善,精神轉佳,睡眠較沈,全身緊繃感改善良多。經過一段時間調養,身體獲得全面性的改善。己醫既懂傷科手法又對內科及望診有深入研究,患者腰痛不但當下獲得極大的改善,加上藥物的調理與日常生活的叮嚀,整個人脫胎換骨。
二、例二:
患者不孕多年,西醫檢查一切正常。甲醫不假思索,給予調理肝腎之劑,六味、左右歸之類;乙醫見其舌質帶瘀,經來少腹不適,經血凝塊,喜冷飲,可能給予溫經通脈佐活血化瘀之品;丙醫見其夫婦生活壓力過大,宜適時放鬆身心,放慢生活步調,再談調理身體的問題才有較大的意義,並囑其夫婦一起調理。丁醫(林源泉老師)發現除上述問題外,女方神疲而鬱,面色萎黃,眼眶暗濁,鼻鞍氣結,常有噴嚏鼻塞,咽癢欲咳,天氣變化尤甚,鼻翼兩旁有此許血絲,地閣暗濁略有痤瘡,經來益甚,上下唇體形色不對稱等訊息,認為有過敏體質的現象宜先調理過敏,其他問題則稍後處理,治療後約三個月懷孕。
三、例三:
患者頭暈嚴重無法下床,西檢一切正常,在無技可施的情況下,給予疑似假性腦瘤的診斷。經中西醫多方治療病況依舊,請林源泉老師診斷後,發現患者排便一日多次,屬熱結旁流,雖有排便但排而不暢,且眼神正常絕非腦病,給予承氣類方即可,服藥多日後,便能下床,眩暈症狀改善良多。
四、例四:
家母多年胃悶,西檢為胃潰瘍,經治療後未見改善反而更加不適。每次都伴有下利清穀的現象,個人初學醫時用過香砂六君子湯加減,參苓白朮湯加減,胃苓湯加減,柴苓湯加減,甚至真武湯或濟生腎氣丸加減都使用過,但效果不彰,比較有效的是安中散,曾經改善一段時間後又再度復發,另人困擾不已。由於母親長年茹素,而不敢嘗試林老師苦寒之法。在無技可施的情況下,以及每次母親病發時面部易發痤瘡紅癢,下巴尤甚,又有失眠晚睡的習慣,飲食過於節儉,易食過餐食物,情緒容易緊張,煩惱過多,及眼乾口燥等症,研判可能屬肝火擾脾所致,給予龍膽瀉肝湯加減姑且一試,結果卻效如浮鼓,令人意外,不但胃悶改善,腹瀉亦止,面上痤瘡也消失不見,人也清爽許多,睡得較沉穩,當然人也變的年輕漂亮了。
疾病是否能被根除或僅止於改善,其關鍵往往只在能否找出真正的病源,在明確了解病源的多因性後,就能不被其所衍生的眾多雜症所迷惑,正確的找出真正的罪魁禍首,給予致命的—擊,而病潰如山倒。這也是林老師所謂:「擒賊先擒王」應用於治療的最根本手段。
要如何才能找到疾病真正的知音(因),還是老生常談的一句話-要『四診合參』,但事實上問診的人多,聞診的少,學脈診的人多,習望診的人寡。脈診難學難精,在健保的醫療環境下是不易學習的,多由問診匆匆結束,喪失許多寶貴訊息。望診則首重第一線訊息的掌握,在不接觸患者時,已有部分病癥早在形質動態間展露無遺,面對患者時,五臟六腑寒熱虛實,也顯現部分訊息在面部四肢末稍的色氣神靈與斑痣痕紋。內有故必形之於外,這是自然界的一個現象,只是這種變化是在微妙之間,不易察覺而易於遺漏。況且愈是有所依賴,本身的潛能及本能就愈容易喪失,這好比籠中之虎,即使有心讓牠從回自然環境,也容易因無謀生能力而死亡。望診是四診之中可說是效益最高最能掌握實際身體狀態的診斷方法。不過,望診依舊是易學難精,若能凝神定志,保持最佳的精神狀態,才必能細察毫毛之間。總之,想要把疾病的罪魁禍首從眾多雜症之中揪出來,又要避免雜症們的妖言惑眾,事必要將望聞問切四診深入研究與探討,並結合三因論治靈活運用方能辨證無疑,藥到病除。
以上是跟隨林源泉老師兩年多的部分心得,並無法完全呈現林老師的治病理念,在此感謝並期待有一天也能有林老師如此的醫術來為個人解惑及為患者解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