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小兒尿床 中藥補腎可改善

一位9歲仍每日尿床的王小弟,經就診各大醫院後,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接受治療,經服用中藥持續六週後,已由每日尿床變為一週三次,目前仍持續治療中。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科中醫師申一中表示,門診中常被家長問到:「我家小朋友到現在還在尿床,這樣算不算正常?」、「到什麼時候沒有尿床才算正常?」。

他表示,在醫學上的定義,如果男生在六歲,女生在五歲以後(通常小女孩會比小男孩較早能控制排尿機制動作),仍然持續每個月有兩次或兩次以上會在夜間尿床的話,才稱為「小兒夜尿症」,也就是尿床。在成長過程中,若與排尿有關的神經或肌肉發育不夠成熟,就會像關不緊的水龍頭一樣還是會尿床。

申一中說,尿床治療首先要過濾出是不是由其他疾病所引起?例如泌尿道感染或先天腦部病變等。若屬於功能性失調的尿床,中醫分為腎氣不足、脾肺氣虛、肝經濕熱等三種類型論治。

一、腎氣不足型:
經常尿床且每次尿量多,一夜數次,尿色白而清,面色蒼白,平時易怕冷,四肢容易冰冷,發育較差,脈沉無力,舌質淡紅,舌苔薄白。

二、脾肺氣虛型:
睡中遺尿但是尿量少,容易疲倦,不喜歡說話,食慾差,大便稀軟,容易腹瀉,脈多濡,舌苔多白膩。

三、肝經濕熱型:
睡中遺尿但尿色深黃且有腥臊臭味,平常脾氣差,性情急躁容易發怒,可能伴有咬牙、說夢話的情形。


申一中指出,王小弟的病例是使用補腎氣的「濟生腎氣丸」、補心血的「天王補心丹」、疏肝理氣的「柴胡疏肝散」再加上溫腎陽的淫羊藿、肉蓯蓉。王小弟因為尿床困擾打擊他的自信心,同時家長因為擔心王小弟而質疑是不是故意不起床尿尿,如此也可能讓王小弟感覺被誤會而更難過,當然會對其病情有影響,因此再加入「溫膽湯」在上述藥方之中。

同時在就診過程中使用同理心與王小弟溝通,加強他的自我認同感,讓他停止自我否定與自我責備。另一方面也跟家長溝通,期待家長的擔心能夠以關心態度取代質疑口氣,讓王小弟能夠感受家長的愛又不至於有受傷感覺。

申一中還說,中醫藥的「補養」是其一大特色,例如在本病例中使用補腎氣的藥物,就是針對中醫理論中,腎主生長、生殖、發育的理論做為處方用藥,臨床上也常將該理論應用在門診當中的轉骨、調經、改善更年期等調理。

但小兒尿床是否代表小兒體質虛冷一定要進補呢?臨床上小兒尿床可大分為虛實兩種,虛者主要為腎氣不足或脾肺氣虛造成,實者主要是肝經濕熱造成,若未分清寒熱驟然進補,很可能愈補愈糟。

申一中建議,平日在家中可選擇適合的藥膳食療方提供小孩食用:

1.歸地腎氣湯:
藥材包括:當歸15公克、熟地15公克、紅棗8顆、女貞子10公克、菟絲子10公克、枸杞子10公克、益智仁10公克,將諸藥與雞肉一起放置鍋內,炖熟後即可食用。適用於腎氣不足型。

2.加味四神湯:
藥材包括:黨參、茯苓、山藥、芡實、薏苡仁各25公克,燉小排骨或豬小肚。適用於肺脾氣虛型。

3.去濕除熱湯:
補骨脂10公克、柴胡5公克、知母5公克、甘草5公克,加入適量水煎服。適用於肝經濕熱型。


申一中提醒尿床的小朋友,平時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緊張或焦慮。
本文作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