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大腸直腸癌之化學治療、免疫治療及人體試驗

A:

大腸直腸癌在近三十年來,經引進以fluorouracil為主的手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對於第二期及第三期應施予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之病患,提供了約20%的復發率減少。然而,在1998年以前,針對大腸直腸癌的輔助性化學治療以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拯救性化學治療均以fluorouracil併用leucovorin為主,治療的差別僅在於劑量之大小。因而對於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二種藥物併用之反應率僅達20%左右。

1998年以後,針對大腸直腸癌之治療引進了irinotecan與oxaliplatin二種藥物,此二種藥物個別與fluorouracil及leucovorin併用,在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患的治療上提供了一個治療的新曙光,二者的治療反應率均可達約60-70%。對於二種藥物治療的順序則引發了腫瘤科醫師的興趣,依照戴承正醫師2003年發表在Japa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的文章指出,在使用過oxaliplatin加上fluorouracil及leucovorin失敗的病患,再施予irinotecan加上fluorouracil及leucovorin後的反應率仍可達20-30%,若加上疾病病情穩定的病患則可高達約60%。因而對於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在使用二種藥物順序的治療,可以讓病患存活的時間再增加一倍的時間。

分子生物學的發展是近二十年來醫學史的重大突破。運用分子生物學的知識針對腫瘤擴散以及成長的原因以達成抑制並消滅腫瘤的目的是當前的醫學研究重點。血管生成抑制劑對於大腸直腸癌患者的治療也正方興未艾中。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醫師
此文由戴承正醫師收錄至血液腫瘤科常見問題集

2003-09-28 20:37:55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