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雷射術後的保養品建議、購買與追蹤

A:

這是北京Dr. Report網站寄來的一封信;詢問有關雷射術後的保養品使用與追蹤。
其中有個用語叫做「隨訪」;台灣的說法是「回診」。
宋醫師:您好!
我們現在很多雷射的用戶來購買產品。所以我想請教您一下,以您的經驗,對於術後大概是怎樣的週期進行用戶隨訪?問一下他們的產品使用情況,和使用產品後的恢復情況。怎麼樣會比較好一些呢?
不同的雷射目的,不同的保養品使用與回診時間
無論雷射如何變遷,到2011年8月1日的今天,人類的雷射目標只有三個光標的(chromophore;就是吸收雷射光線,然後「爆炸」的色基),就是紅色:含氧血色素(藍紫色的低含氧血色素勉強可以),黑色:黑色素與水:任何含水組織。換句話說,所有的雷射(甚至廣義地說;所有的光電治療)不是除黑,就是除紅;要不就是汽化、磨皮。
前二者的傷害程度通常較低,後者的傷害通常較為劇烈。自從發明飛梭雷射(點陣激光)之後,這種「通常」稍微有些變動,但基本邏輯還是類似。
如果使用磨皮/汽化雷射,無論飛梭/點陣與否,主要的目的是組織傷害。這種案例,我們不會建議立即使用保養品—保養品本身的風險已經不小(補充閱讀中的「長期使用有危險」與「長期劑量風險」);受傷後的表皮屏蔽能力不足,使用錯誤保養品的風險非常巨大。這種案例,我們會建議最快傷口癒合後一週才開始使用保養品。
所謂的癒合「後」,就要視每個個案不同。至於保養品的選擇,當然要依據肌膚監測的預測、與使用評估(補充閱讀中的「預測」與「呼籲」)。
如果是除黑、除紅雷射,一般來說傷害比較輕微,通常治療後的三至七天(端視是否結痂、脫落),再依據肌膚監測狀況建議保養品使用(還是要看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一文)。我自己的習慣是每週回診一次,三到五週後,如果狀況趨於穩定,才漸漸改成二週、三週、四週…的回診頻率。如果狀況仍舊不很穩定,依然維持一週回診一次的監測與觀察。
最後補充一句話:根據現場的觀察與追蹤,「飛梭式/點陣式」治療的初步衝擊比較少,因此接受該種類治療的案例比傳統磨皮雷射多很多。許多飛梭術後立即接受EGF、生長因子、保濕、修敏…導入的案例,因為錯誤保養品成分的深度滲入,迅速發展成敏感與酒糟的情況所在多有,還請各位慎重思考。
部落格設置目的:
① 錯誤雷射/激光/醫美/保養品後反黑、發炎、脫皮、粉刺與紅腫修復;專業敏感/酒糟/玫瑰痤瘡肌膚的治療機構,成為最安全的專業醫學美容診所
② 如果您在海外,想訂閱本部落格電子報,以便更方便地閱讀全文/超連結,煩請點擊這裏
補充閱讀:
為什麼保養品「長期使用有危險」?=談「實驗室資料」與「長期追蹤PMS資料」 2011-03-15 16:21
再談防腐劑…=從5047格文再談「長期劑量風險」 2011-06-13 19:22
肌膚監測是否可以「預測」保養品傷害?格友來函 2011-01-06 16:08
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2009-07-01 20:13

2011-08-01 15:04:25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