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主題: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標準的…令人擔心的粉刺治療模式…

A:

問:宋醫師你好:
看了你的正確洗臉有幾個問題想請教你。
多年前曾經長了內皰型粉刺,求助皮膚科醫師,於是醫師請我到他們的醫學美容部做果酸換膚;做了之後臉上開始大量長出又紅又大又痛的痘痘,醫師開始幫我打脈衝光(那時是脈衝光新出來的時候),但不見好轉,於是不再敢去做果酸換膚。
之後,到了一家美容坊才好起來。
去年冬天,不再用那家美容坊的東西(克@),改用一家美白與縮小毛孔超有效的保養品(但不知為啥總會有黑頭粉刺),直到今年4月,下巴突然長起內皰型粉刺,而且越來越嚴重,覺得可能是保養品的關係(可是我身邊超多人用都沒關係?於是我覺得可能問題不是出在那哩?)。
於是我去看皮膚科,醫師告訴我,叫我洗臉要洗到緊緊繃繃的感覺才行—這跟你說的又不一樣了,然後拿A酸讓我擦,並且叫我要買青春棒自己把粉刺清出來。
但每次我清完總是又紅,有時又會長很痛的痘痘。
後來我又到一間非常知名的皮膚科,醫師叫我做果酸換膚。到目前我還在猶豫(之前對果酸記憶不是很好),但我現在一樣非常勤勞的遵照第一位醫師的指示,勤加洗臉,而且洗起來ㄧ定緊繃緊繃的,也不再擦任何保養品。
今天看了你的正確洗臉,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答:之所以特別挑出這篇來回應,理由是:「觀念的錯誤,或是邏輯的錯誤,往往誤人一生」。
(這是比較誇張的筆法啦…誤人很久,很久是真的;「一生」就有點「瓊瑤」了…)
先說點旁話吧…
昨天有位廣播主持人來看診,臉上的皮膚幾年來都是中度慢性發炎—就是刺刺、紅紅的微癢狀態。我花了三十多分鐘,加上非常仔細的肌膚檢測與觀念溝通,她還是堅持「只要拿體內殺菌的口服藥物;皮膚部份,我要交給我信任的美容師」。
「而且,我的美容師也會打脈衝光~」她說。
對於「我信任的美容師」這一部分我沒有意見—每個人可以憑自己的判斷,做自己認為最好的決定—我有意見的是「我想來診所,拿殺死體內細菌的藥物」。
唉…三十分鐘後,實在已經筋疲力盡…
另外的感慨來自前陣子看到的張麗卿老師「省錢保養大作戰」一文;裡頭有一段話是我一直想說,卻無法完善表達的(幸好張老師表達得很完整):
「如果保養的省錢是從專櫃或高單價品,下修到開價、網路、拍賣網等低價位品,這除了突顯經濟能力不足,只能退而求其次之外,根本算不上是為「效率的省錢而戰」而是「無助的屈服於現實」而已。
更清楚的說,不是把保養品都改成很廉價的叫省錢,省錢保養,是維持相同效率下,重新定位保養的方式。
這「方式」包含權衡保養輕重、品項(瓶數)簡化等。」
如果可以再補充些什麼,我想這樣說:
「相較於一個無效的,甚至可能傷害身體的五十元治療;二百元治療很可能才是真正「最省錢」的治療選擇」(價格都是比喻<=現在您知道我的比喻功力比張老師爛多少了吧…)
回到主題吧…
「多年前曾經長了內皰型粉刺,求助皮膚科醫師,於是醫師請我到他們的醫學美容部做果酸換膚;做了之後臉上開始大量長出又紅又大又痛的痘痘,醫師開始幫我打脈衝光(那時是脈衝光新出來的時候),但不見好轉,於是不再敢去做果酸換膚」=>「互信」的消失,當然是二者間的溝通不良—這十多年行醫歷程下來,我一直覺得健保「論量計酬」方式深深傷害了醫學倫理—「看一個人多少錢」的模式,當然會變成「最短的時間,最多的病人數就等於最高的效率」。這是工業時代的想法;然而「病患」並不是「工業產品」,「疾病」並不是「統一規格」。
錯誤地套用了管理觀念,當然會導致最終行為偏差—這樣的整體行為偏差當然不能姑息醫界,然而醫師不過也是人,除了超強的意志力之外,誰能夠偏離主流思想?
「內包型粉刺」的治療,除非我真的孤陋寡聞,印象中只有「外用維他命A酸」(至少一年以上)以及「挑除」二種手法可以處理(<=不是「根治」)。選擇具有表皮角質重整與清除方式的果酸換膚,還有脈衝光,如何能夠處理「內包型粉刺」,實在令我匪夷所思。
上面敘述那位醫師的作法,既然令我百思不解;答案當然就是:
1. 我真的孤陋寡聞
2. 該醫師的思考模式「很奇怪」
3. 您的粉刺不屬於「內包型份刺」(<=也就是說,您的自我診斷錯誤了…)
「到了一家美容坊才好起來」=>邏輯上說,美容師的專業能力一定不如皮膚專科醫師;實務上,我們確實看到這樣的情況。我的想法是:「雖然專業能力不如,但是一來粉刺不是太難的問題,二來美容師的耐心與溝通比較良好,可以教導受術者正確的保養觀念。結果整體「治療」效果就好過醫師了…」
「美白與縮小毛孔超有效的保養品…下巴突然長起內皰型粉刺,而且越來越嚴重,覺得可能是保養品的關係(可是我身邊超多人用都沒關係?於是我覺得可能問題不是出在那哩?)」=>首先,一聽到「超有效的保養品」我就很擔心—除了藥物以外,保養品最多是「漸漸有效」而已。所以說到「超有效」,就會聯想到「衛生署的檢驗中心」…
「下巴突然長起內皰型粉刺,而且越來越嚴重」=>這個聽起來比較像是「囊腫型青春痘」;它的誘發因素多半與內分泌有關—如果您擔心與該產品相關,也許真的應該考慮「衛生署的檢驗中心」?至於「可是我身邊超多人用都沒關係?於是我覺得可能問題不是出在那哩?」的說法,因為統計數字太小,無論正面或反面評論都不算數—就是說「沒有足夠證據顯示問題出在該保養品上面;反之亦然」。
「於是我去看皮膚科,醫師告訴我,叫我洗臉要洗到緊緊繃繃的感覺才行—這跟你說的又不一樣了,然後拿A酸讓我擦,並且叫我要買青春棒自己把粉刺清出來。
但每次我清完總是又紅,有時又會長很痛的痘痘」=>既然該皮膚專科醫師這麼說,就有二個可能:
1. 他特別針對您的皮膚,提出這樣的處置方式—就像中醫「以毒攻毒」的說法。這種可能不是沒有,但是…比較少見。而且理論上,該醫師必須非常謹慎地叮嚀您:「我正在進行一件相對危險的工作…您要隨時與我保持緊密聯繫」。
2. 不方便講…礙於版面尺度關係…
如果您確定結果往往是「清完總是又紅,有時又會長很痛的痘痘」;答案應該是:
1. 排除反應
2. 礙於版面尺度關係…不方便講…
「後來我又到一間非常知名的皮膚科,醫師叫我做果酸換膚。到目前我還在猶豫(之前對果酸記憶不是很好),但我現在一樣非常勤勞的遵照第一位醫師的指示,勤加洗臉,而且洗起來ㄧ定緊繃緊繃的,也不再擦任何保養品」=>這裡有幾個思考:
1. 「果酸換膚」顯然不是什麼壞東西—如果果酸換膚真的不好,「全國醫師都是錯的」?
2. 雖然「果酸換膚」不是什麼壞東西,但是「錯誤的操作」也可以使得「正確的思考」出現「錯誤的結果」。
您現在「對果酸記憶不是很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同的操作人員,可能使得「地獄變成天堂」—我要強調一下,沒有親自檢視,我不能判斷您的肌膚是否適合果酸換膚。上述討論僅僅是邏輯上的意義。
「今天看了你的正確洗臉,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這是這篇回應引發感慨的重要來源—言詞是可以虛偽的,可以矯飾的;但是事實只有一個—我的想法是:如果您遵照該醫師的建議,結果皮膚漸漸變好,他說的就是對的(<=事實勝於雄辯)。如果沒有任何改善,甚至愈來愈壞,也許您應該考慮相信我。
人生本來就是一連串的抉擇;依靠正確的邏輯去判斷多方蒐集來的資訊,才能為自己的人生找到自己覺得正確的方向。
(所以我很難相信某些「大師」,主要也是因為「我的人生,我自己負責」的想法。)
「觀念的錯誤,或是邏輯的錯誤,往往誤人一生」;請修練您的邏輯能力…
(這篇文章更完整的正式版本,同時含有許多超連結文章,刊登在奇摩的宋奉宜醫師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doctor-skin123/article?mid=5914;如果您對這些超連結相關文章有興趣,請您繼續閱讀該文)

2008-08-02 15:38:12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