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日人氣

      6662

      累積人氣

      153

      粉絲數

      4766

      回答數

      40257

      文章數

1001226醫療相關新聞(1)

感謝蔣世中醫師熱心整理提供. thanks for your reading   李育軒醫師|小兒內科|我的文章|個人主頁|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李育軒醫師|小兒內科|我的文章|個人主頁|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李育軒醫師|小兒內科|我的文章|個人主頁|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1051801/112011122600050.html 打官司 病歷才有證據能力 ·          2011-12-26 ·          中國時報 ·          郭石城�新聞分析      打官司勝負關鍵在證據,許多醫院會告知驗傷民眾,法院要求檢具訴訟用驗傷單,當事人為求償,大都毫不考慮要求開立貴許多倍的訴訟用驗傷單,成了醫院財源之一。但司法實務上,並沒有「訴訟用驗傷單」,不少人花冤枉錢卻無助打官司,驗傷單亂象有待衛生署整頓。      不少醫院表示,訴訟用驗傷單費工、較詳細有用,因為有人體診斷圖等。但在訴訟中,頂多藉以說明受傷情形,驗傷單屬「傳聞證據」,沒有證據能力,打官司有用的證據是病歷。      病歷是醫療過程有規律的準確記載,隨時可接受檢驗狀態,屬於證明文書,才可做為證據;驗傷單是記錄特定單一事件,除非兩造不爭執才具證據能力。但要求開驗傷單就是因加害人不想賠償、或不願賠太多錢,爭執是必然的。      因此,醫院開的訴訟用驗傷單及一般驗傷單(即甲、乙診斷證明書),上了法庭都屬傳聞陳述,不能作為指控證據;被害人多花一、兩千元取得的訴訟用驗傷單無助求償,只是多花錢。      北市日前一位男子抓姦時被老婆抓傷,老公檢具訴訟用驗傷單告傷害罪,太太辯稱老公自己捏傷栽贓,反控誣告,驗傷單毫無用處。老公聲請調閱病歷並傳喚醫護人員作證,才認定被抓傷。      部分醫院所聲稱,法院會要求當事人檢具訴訟用驗傷單,是誤解司法實務的無稽之談。為免受害民眾還沒求償就先被剝一層皮,衛生署該針對驗傷單亂象,研議精確規範並要求醫院遵循。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1051801/112011122600049.html 驗傷單用途有別 訴訟用貴十倍 ·          2011-12-26 ·          中國時報 ·          郭石城、邱俐穎、張睿纖�台北報導      一名女老師日前行經騎樓,機車擺滿走道,當時正有修車工人移動機車墊板,不料墊板彈跳,砸傷女老師左大腿,她一拐一拐走進醫院驗傷。護士熟練問她:「要開訴訟用、還是一般用診斷證明?訴訟用貴一千元。」女老師知道持驗傷單打官司不見得有用,她只是想保存證據,直呼醫院坑人!      診斷證明書俗稱驗傷單。女老師了解驗傷單不能當告人的證據,直接回應護士「一般的就可以。」但十之八九民眾都相信訴訟用驗傷單較管用,寧願多花錢也要開立訴訟用驗傷單。      多數醫院將診斷證明分甲、乙兩種,設定為訴訟用途的甲種定價從百元到千元都有,其中亞東、馬偕醫院甲種一份需兩千五百元;也有醫院已沒有甲、乙種診斷書差別,如台大、長庚只有乙種診斷證明書,申請一份只需工本費一百元。      台北市衛生局的「西醫醫院診所收費標準表」便載明,診斷證明分「呈報退休用」、「傷害、殘廢鑑定證明」、「國民年金身心障礙綜合評量表」及「訴訟用」,依不同用途價格有別,其中訴訟用的驗傷單收費二千五百元到五千元間。      新北市衛生局也區分甲種(訴訟用)及乙種(兵役、請假等一般用途),甲種收費二千五百至五千元,乙種只要一百至二百元,不同用途收費標準相差數十倍之多!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說,開立診斷證明屬醫療費用的一部分,依申請保險、請假、訴訟目的不同,撰寫證明花的時間、人力也有差異,部分可能詳細到如寫病歷摘要,收費不同還算合理。      衛生署醫事處科長周道君則指出,依民眾不同需求,對傷口、就醫情形、休養時間等若需要較詳細描述,醫師開立診斷證明書上花費心力多,自然價格會有所不同。      針對甲種、乙種診斷書收費差很大,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認為,若診斷證明沒有用途上的差異,就不應有價格上的差別,衛生機關將診斷證明分為訴訟用、非訴訟用,就是誤導民眾兩者有不同。她認為「差十倍的價格,沒有多十倍的價值」,衛生主管機關應清楚界定。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804480.shtml 細懸浮微粒致癌 醫界籲管制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2011.12.26 02:30 am
沙塵暴來襲,台北盆地空氣中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驟升,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指出,每年大台北地區因此增加死亡人數約四百四十人,一九九四年至二○○七年,累計增加死亡人數超過六千人,我應與中國大陸協議管控空氣汙染。 環保署前署長陳重信說,PM2.5汙染與國人肺腺癌、心血管及呼吸道疾病發生率增加相關,環保署新規範「不夠又太慢」。 醫界、環保團體昨天舉辦「細懸浮微粒(PM2.5)對國人健康的影響與對策」論壇。罹肺腺癌的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透過預錄影片,談到他當年從花蓮調到高雄服事,不用科學監測,就明顯感受身處工業區的「呼吸不順暢」。退休後他總是疲累,才發現罹患肺腺癌第四期。 「讓台灣還是可居住的環境。」單國璽呼籲,執政者一定得有長遠眼光,制定實質環境政策,維護環境就是維護人的生命健康。 此外,詹長權指出,沙塵暴攜帶大量硫化物、懸浮微粒等汙染物,其中又以PM2.5最易附著有毒物質。台北盆地每遇沙襲暴來襲,PM2.5濃度從平時每立方公尺卅微克,飆升到四、五十微克。 詹長權分析一九九四年到二○○七年,台北都會區共經歷三百八十次沙塵暴,與同期無沙塵暴時相比,每次約增加十六名老人、心血管疾病者死亡,累計十四年間,約六千二百人因嚴重空氣品質不良,導致心血管疾病惡化猝死。 此研究結果今年十月已刊載國際知名期刊「總環境科學」。詹長權說,另有不少台灣本土研究顯示,長期空汙嚴重的工業區,其居民平均餘命較其他地區少短。 環保署增訂PM2.5管制,採用美、日兩國標準,每天每立方公尺卅三十五微克、年平均值十五微克,明年六月起執行、分階段達成。不過,陳重信批評,此標準「根本無法保護民眾健康」。 詹長權說,世界衛生組織更新的研究顯示,管制標準至少應為日平均值每立方公尺廿五微克、年平均值十微克,美國已計畫「更新」標準,台灣才開始用舊標準。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804709.shtml 幼兒易染輪狀病毒 家長勿大意
 
【中央社台北26日電】2011.12.26 05:50 pm
天氣越冷、輪狀病毒越活躍,醫師表示,13月是病毒高峰期,症狀包括上吐下瀉及發燒,家長誤認為是亂吃東西或感冒造成而輕忽嚴重性;預防需勤洗手及重視環境衛生等。 一份由嬰兒與母親雜誌針對427名家中有04歲嬰幼童的媽媽在1213日至16日的調查顯示,家長最擔心家中小兒感染的常見傳染疾病前3名,分別是腸病毒、肺炎、扁桃腺炎。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表示,從住院率分析,輪狀病毒對寶寶構成威脅也不小。輪狀病毒引發腸胃道感染住院率占4成,症狀包括發燒、嘔吐、腹瀉、沒有眼淚或排尿等脫水症狀,嚴重者可能引起脫水或休克等風險需住院治療。 部分媽媽對輪狀病毒警覺性不高,呂俊毅指出,通常認為幼兒只是因為吃到不乾淨的食物、或因衛生習慣不佳或感冒等引起發燒、腹瀉、嘔吐等腸胃不適症狀,並沒有意識到這可能是感染輪狀病毒的初期反應。 輪狀病毒的傳染途徑是糞口傳染,容易透過汙染或不乾淨的手或物體傳染,呂俊毅表示,每年輪狀病毒在全球造成50萬幼童死亡,寒冷的天氣有利輪狀病毒的蔓延。 如何預防病毒感染,呂俊毅提醒家長,自我清潔與環境衛生很重要,不論是腸病毒或輪狀病毒等,嬰幼兒不論是在什麼季節都應勤洗手、注重環境衛生;家長也應提高對疾病的警覺性。此外,針對6個月以下嬰幼兒也可以自費選擇接種疫苗,保護力達3年。       http://care.cdns.com.tw/20111226/med/jkbj/T90057002011122516460125.htm 南市登革熱確定病例添3 中華日報《2011/12/25 16:46  記者翁順利報導 最近天氣越來越來,但本土登革熱疫情卻反而升溫,台南市的確定病例在本週日新增三例,大都出現在南區再興里,因逼近舊疫區的金華、文南等里,市府緊急實施防疫作業,以避免交叉感染。 台南市目前的入夏本土病例累計達八十七例,大都集中在原台南市區,以中西區最多有四十三例次為北區的十六例,但僅限於疫情發源地的武聖市場周邊。南區近來突然竄起,增加至七例,超越了安平和東區,高居全市第三名,警戒色由草綠色退步變為黃色。 南區最新的個案出現在再興里的仁慈街一帶,檢驗確定後,衛生局即於二十五日實施緊急噴藥,並針對附近居民採血檢驗。 衛生局指出,目前再興里的環境尚稱整潔,積水容器不多,所以疫情不算嚴重,然而此處與現行疫情地帶相距甚遠,顧慮會引發新的疫情,且隔鄰即為數年前流行疫情的金華、文南里,若稍有不慎,就會因交叉感染產生出血性的致命疫情。 衛生局強調,由於天冷,病媒蚊大都躲藏在家裡或在室內的積水容器繁衍。南區各家戶除了作好防蚊叮咬的措施,應特別清理屋內死角隱藏的積水容器,方能讓病媒蚊沒有肆虐的機會。       http://udn.com/NEWS/LIFE/LIF6/6802769.shtml 法醫特考 起薪、錄取率雙高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2011.12.25 03:30 am
去年有53.6萬人次報名公務員考試,最後只錄取3.47%,其中錄取率最高、起薪最高的是哪種考試?答案都是「公職法醫師」,儘管月入最高逾20萬元,但98-100年總共才6人報考,4人到考,近3年錄取率都是100% 名法醫楊日松最近去世,法醫這門特殊的行業,再度引起民眾好奇,但大家可能不曉得,儘管法醫鬧人才荒,待遇也不差,但這兩年考公職法醫師的考生卻很少,以今年為例,需求缺額4人,卻只有2人報考,全都錄取。 李育軒醫師|小兒內科|我的文章|個人主頁|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圖�聯合報提供
考選部主秘林光基強調,公職法醫師錄取率100%,不是因為「很好考」,而是報考資格限制比較嚴,規定領有法醫師證照才能報考。 根據民國95年底施行的法醫師法,規定只有兩種人可以考法醫師證照(高考三級):一是法醫學研究所畢業;二是醫學、牙醫、中醫系畢業,領有證照,且修習過法醫學程,經法醫實習期滿、成績及格,或經國內外法醫部門1年以上之法醫專業訓練,領有證明文件者。 不過,林光基說,目前只有台大有設法醫所,且96年起才有第一個畢業生,由於台大法醫所招生把關嚴,所以從96-100年,只有22人報考法醫師證照,16人及格;自98年起,才開始有人考公職法醫師,但每年也才2人報名,到考者全都錄取。 如楊日松般的資深法醫明察秋毫,常是破案關鍵,但因法醫常要到凶案現場相驗、解剖屍體,必要時還得開棺驗屍,忍受屍臭。 林光基指出,具有醫學背景者,絕大多數都寧願當醫生,「立志當法醫的,通常很有使命感,素質也很好。」 林光基說,為鼓勵更多人報考公職法醫師,考選部曾建議人事行政局提高法醫師待遇;人事行政局回覆指出,現行公職法醫師的待遇已改善,以高檢署法醫師的待遇為例,每月本俸、專業及職務加給,超過10萬元,若加上解剖費每具屍體3000元、相驗費600元,平均月入逾20萬元,已超過檢察官,不比公家醫院的醫生差。 不過,考選部仍希望除了台大,未來中、南部能各有一所大學增設法醫所,解決法醫人才荒。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1122600052,00.html 推拿師爭生存權 衛署:已兩年緩衝期 ·          2011-12-26 ·          中國時報 ·          邱俐穎�台北報導      「要生活、要證照」、「沒緩衝、沒配套」,近五十名從事民俗推拿的調理人員昨聚集衛生署前抗議,高喊政府沒有為民俗調理人員設立醫療證照考試制度,卻以無照要求他們明年四月卅日撤出中醫診所。他們批評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鴨霸」,蔑視他們的生存權和民眾就醫權。      黃林煌回應,國家醫療證照須經「教、考、訓、用」,民俗調理非醫療行為、也非屬醫事人員不可能有考照制度;民俗調理人員不能在中醫診所內工作,是希望醫療歸醫療、民俗調理歸民俗調理。衛生署已給兩年緩衝期,明年四月到期若再延長,等於永無止盡。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6804103.shtml 撤離中醫診所 推拿師陳情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1.12.26 03:25 am
明年五月前推拿師須全面撤離中醫院所,近百名推拿師自救會成員昨天赴監察院、行政院和衛生署前,抗議此政策形同逼他們失業,希望能參與國家考試,取得證照並納入健保給付。 這群成員昨天手持「要生存」、「要證照」牌子,向政府提出「納入健保給付、核發醫事人員證照、延緩退出中醫診所時間」等三項訴求。不過,寒流來襲,主辦單位原擬號召千名推拿師,最後僅四、五十人到衛生署。 推拿師自救會長高斌書指出,他們長期受僱中醫院所,為民眾按摩、推拿,紓解疼痛,是中醫師的好幫手;但衛生署兩年前公告傷科推拿行屬於醫療行為,須由中醫師親自執行,接著又要求中醫診所獨立設置民俗調理專區,明年五月一日起中醫診所不能再有推拿師,種種措施都讓他們工作不保。 高斌書表示,全台有上千名推拿師空有技術,無照可考,他呼籲政府,應有類似「醫療輔助人員」的國家證照,讓他們繼繼執業。 不過,衛生署官員表示,該署已給推拿師兩年緩衝期,不可能就地合法;要符合「教考用」原則,也需相關科系培訓,才能考照。衛署已去函經濟部及勞委會,協助推拿師轉型為民俗調理業,或接受職業訓練,取得技能檢定。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2/112011122600219.html 陸省級可規畫設置專科醫院 ·          2011-12-26 01:33 ·          旺報 ·          【記者李蜚鴻/綜合報導】      大陸衛生部在官方網站發布通知,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可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規畫設置各類專科醫院。      中新網報導指出,設置專科醫院,應當符合醫療機構設置基本條件,並同時達到以下要求:      (一)現有醫療資源不能滿足該專科醫療服務需求;      (二)《醫療機構設置規畫》對該類專科醫院作出規畫;      (三)名稱符合醫療機構命名基本原則和規定;      (四)具有二級以上規模,專科特點明顯,能夠輻射一定區域;      (五)具有穩定的學科帶頭人和技術團隊,能夠提供與其級別相適應的專科醫療服務;      (六)該專科具有完整、科學的基礎理論體係,技術成熟且安全有效,符合醫學倫理道德。      通知要求,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在專科醫院的設置審批中,應當嚴格依照法律法規規定,作到規範有序、確保醫療質量和安全。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2/112011122600220.html 兩岸醫藥每周一見報-台、陸生醫公司 前進美掛牌 ·          2011-12-26 01:33 ·          旺報 ·          【記者李蜚鴻�綜合報導】      大陸生技醫療產業快速走向國際化,去年有超過10家公司在美國掛牌上市;台灣則有兩家生技公司計畫至美國掛牌,其中永豐餘集團投資太景生技公司表示,很快將安排在美國上市。      台兩生技 爭取美上市      英商浩理生技總經理李世仁表示,太景生技及台醫生技都是新藥研發公司,技術門檻較高,兩家公司尚未有亮麗的營收及獲利。      全世界藥品市場總額超過7800億美元,超過IT產業硬體的規模。長期以來,新藥研發一直是歐美藥廠的專利,亞洲除了日本以外,韓國也只有4個新藥通過FDA核准。這麼大的藥品市場,卻幾乎被歐美藥廠壟斷。大陸及台灣都希望充分利用大中華利基點的營運模式,研發出符合FDA標準的新藥。      生技創投業者指出,不少歐美投資銀行看好大陸生醫公司的成長潛力,近兩年向大陸生醫公司招手,2007年就輔導10家以上生醫公司在美國掛牌。      而已在美國掛牌上市的大陸公司,多半是委託研究(CRO)、醫材及傳統藥業公司,技術門檻不高,各公司的營收及獲利表現,就較容易被凸顯。      陸資無錫藥業 受注目      英商浩理生技總經理李世仁表示,去年在美國上市的陸資生醫公司中,以無錫藥業表現最受注目,這家位在上海的醫藥服務公司,去年89日以每股14美元掛牌後,股價一度飆漲100﹪以上,總市值由8.8億美元最近增加到14億美元。      至於在那斯達克掛牌的大陸生醫公司,包括知名中藥廠同仁堂及同濟堂;經營連鎖藥局的海王星辰公司、醫材業者邁瑞公司;製藥業的先聲藥業、上海醫學之星、斯達製藥、昆明聖火及瀋陽三生等。      台灣則從兩年前開始,永豐餘及中鋼等集團投資的太景生技,以及台大醫學院團隊成立的台醫生技,推動前往美國掛牌;其中太景生技日前在海外成立控股公司,希望今年底前能在美國上市。      太景研發幹細胞新藥      太景表示,該公司研發的新型抗生素TG-873870,已在海外完成二期臨床試驗,這項藥品是從美商寶僑(PG)製藥取得技術授權,太景也擁有亞洲市場權利。另一項幹細胞移植的新藥,正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提出一期臨床試驗申請。      太景生技研發中的另一個新藥TG-0054(骨髓幹細胞驅動新藥)今年底臨床二期也將告一段落,太景執行長許明珠表示,第三期臨床試驗一定會找國際大廠合作,爭授權機會。      太景臨床試驗部副總鍾添坤表示,最近幾年幹細胞醫療成為熱門醫療領域,而太景研發的幹細胞驅動劑—TG-0054,經過動物實驗與小規模的人體臨床試驗證明,可誘引出骨髓內的幹細胞,修補壞死及老化的血管、骨組織、結締組織,以及心臟,未來將成為幹細胞療法的第一道曙光。      許明珠則指出,太景與台大醫院合作的動物實驗證明,TG-0054能夠動員骨髓幹細胞/血管內皮再生祖細胞,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情形下,修復受傷的組織細胞。目前全世界每年因心肌梗塞死亡人數有750萬人,光是美國一年就有150萬急性心肌梗塞人口,所以如果TG-0054能夠成功,市場規模將相當樂觀。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2/112011122600221.html 金門觀光醫療園區 BOT建造 ·          2011-12-26 01:33 ·          旺報 ·          【記者李蜚鴻�綜合報導】      金門縣國際觀光醫療園區完成先期規畫,縣府衛生局長陳天順表示,將採BOT方式建造,預計民國103年完成後,與行政院衛生署立金門醫院合作,提升為地區醫院。      陳天順局長表示,國際醫療園區選在尚義機場附近,占地18.5公頃,由縣府提供土地,合作業者興建後,管理經營50年,期間繳交土地租金與權利金;已有一家台灣中部大型醫療集團有意進駐,目前金門缺少的麻醉、美容整形及皮膚科是強項,可與署立金門醫院相輔相成。      「放眼國際,擘劃醫療新藍海!」,李沃士縣長指出,行政院衛生署推動「國際醫療園區」概念,正符合金門發展國際養生醫療休閒島的計畫,希望能導入民間企業的力量,以加速金門醫療的建設。    

我要留言

想說些什麼..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