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打開對方的心 談『親人之間』的溝通互動!

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部 張秀桃社工師

案例一:「陳媽媽和十六歲女兒為了晚歸多次衝突,雙方已一個多
     月不說話了,陳媽媽不知所措,求助精神科。」

案例二:「李太太為了先生晚歸爭執,進而懷疑先生外遇。多次爭
     執解決無效後,李先生害怕衝突,沉默以對。李太太為
     此失眠,求助精神科。」

上述二例在精神科門診是常見的案例,通常醫師會轉介社工師評估,
並做家庭心理諮商。

家庭內的關係通常讓我們無法置身事外,絲毫不受干擾,例如「你不
能偽裝沒有這個兒子」;或者「同一屋簷下,你不能假裝沒有這個先
生」。即使保持距離,互不往來,也不能像我們平常想像的那樣完全
切斷彼此的感情。親人間的衝突意味著太在乎彼此,才會難以溝通。

溝通分析心理治療的理論強調:在我們的內心世界存著三種的自我狀
態,人們也用這三種自我狀態與他人溝通互動:1大人的自我狀態
批評、控制、嚴肅、支持、溫暖;2成人自我狀態:理性、幽默、說
理;3兒童自我狀態:撒驕、耍賴、天真。通常人們易以批評語氣面
對問題,導致衝突。

陳媽媽對女兒的行徑感到憂心,但她常在女兒出現不符合期待的行為
時,才以責備語氣要求改善。李太太也犯了溝通毛病,李太太不滿時
,會以極憤怒的口氣溝通,先生當時一定邊聽邊思考等一下如何反駁
,無法真正聽到李太太害怕和不安的心聲。要讓人聽懂你內在真正的
心聲,唯有冷靜的情緒才可以不口出惡言,完整表達內在的聲音,不
會把問提推到極僵化、對立的困境。

對陷於僵局的母親或太太,這時社工師會建議先打開溝通之門,因為
「媽媽無法自外於女兒,太太無法假裝沒有這個先生」。溝通原則:

1)你希望別人怎麼對待你,就用那種方式對待他。
2)只表達內心聲音,不批評、不說理。溝通若帶批評或要求,
  可能再次阻斷溝通之門。
3)不將問題讓家庭以外的親友介入,無法自行解決尋找專家。
  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視同儕認同、在師長心中的形象,父母一
  旦未經告知,逕行將問題公開,會讓孩子無法諒解。
4)釋出善意,溫暖對方:不少的人會說:「是他不對,為何我
  要先開口?我先開口不就代表輸了嗎?」家庭不是戰場,家
  庭問題沒有所謂輸贏。讓對方看到你「修復關係的意圖」,
  相信會暖化心靈、更快修復關係。
5)設立底線與限制:親子關係修復之後,你可以容忍女兒或先
  生的底線是什麼?這個底線需先衡量清楚,並遵守執行。

親人關係的化解非一蹴可即,需要很長的時間與耐心。但是不選擇改
變自己,勢必會讓問題毫無轉機,關係更加惡化。當你不想對方不好
的行為繼續下去,而你的批評、指責失效了,你需要更有創意的溝通
方法,來引導對方。幽默、詼諧、不翻舊帳、不批評、表達自己心聲
、想法等成人自我狀態的溝通模式就非常重要。
本文作者:張秀桃社工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