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當足底筋膜炎發生時,休息才能走遠路!

文�台安醫院復健科主任 鍾佩珍

談論足底筋膜炎之前,先來了解一下人類腳的構造,我們的腳共有廿六
塊骨頭(其中趾骨十四塊,蹠骨五塊,蹠骨與踝關節間有七塊形狀大小
不一的骨頭),卅五個關節,一百多條韌帶及無數的神經與血管。趾骨
與蹠骨位於腳的前三分之二,後三分之一則是那七塊大小不一的骨頭(
腳跟的跟骨就是其中之一),而足底筋膜就是位於蹠骨與跟骨之間的一
片筋膜。

我們全身的體重,跟骨需負擔二五%(第一蹠骨佔一○%,其餘第二至
第五則分別各佔三•七五%,重量負擔越多的地方也就是疼痛越容易發
生的地方)
,因為它的精密我們才能有站、跑、跳、爬及平衡的功能,
而這幾種功能幾乎都需要兩腳互相配合而成,所以任何一部份一旦發生
毛病必會影響日常生活的正確使用與功能。

前面有提過足底筋膜是位於蹠骨與跟骨之間的一片扇形筋膜組織,當走
路時這片組織會因承受體重而伸長,而且還會因各種不同的情況給予適
當的扭力與彈性。經過經年累月的使用,如果保護及使用的方法得當在
步入中年時相安無事的機會相當大,但若平常缺乏保護雙足的常識,一
旦發病那種疼痛實在非當事者能體會。

足底筋膜炎發生率女性是男性的兩倍,兩腳都有機會發生,所以不一定
是右腳或左腳,好發在需要經常步行、站立、負重(所以體重過重者又
比正常體重者易發)或使用的方式不對(如穿著五至十公分高的平底高
跟鞋)等等。


足底筋膜附著足跟骨之起點處,若因長期承受重量及牽力過大,會漸漸
累積導致疲勞發炎,所以會有疼痛。初期症狀可能只有早晨起床,剛踩
下地起步時足後跟劇烈疼痛或久坐要站立行走時也有相同症狀,但在多
走幾步或幾分鐘後疼痛卻漸漸減輕,但如果繼續站立或行走疼痛會加劇
,終至必須坐下休息,大部分的人開始時都是置之不理,反正也沒聽過
有人因此而痛死,若繼續拖延使其演變為骨刺,負重行走時,跟骨滑囊
、跟底脂肪墊,及腳底肌膜,會受骨刺的擠壓和刺激,也會導致發炎引
起疼痛。

當發炎發生時,又得不到恰當的休息與治療,症狀當然會加劇,最後可
能因行走時姿勢、著力的不當,引起其他如:腰、髖、膝、踝等併發症
。足底筋膜炎之治療有以下四種方法,治療時需同時進行才有較好的預
後:

(一)口服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症狀減輕時,醫師會依情況減少藥量或
   停止服藥,所以不必擔心。

(二)物理治療,局部深部電療,如超音波、短波。

(三)鞋內要加上可紓減疼痛點壓力之足跟墊,減短站立行走的時間,
   儘量避免提重物,體重過重者一定要配合減輕體重。

(四)足底肌膜伸展運動,每天二到三次,方法如下:手扶桌沿,屈膝
   ,足跟不可離地,身體往前傾,足跟還是不能離地,維持五到十
   秒,然後站立,視本身情況重複五到十次。或置一十公分高,斜
   邊長至少與自己腳板大小一樣的三角形箱子於牆角(高的邊貼牆
   ),扶著牆壁,站上斜邊,做足底牽拉,維持五到十秒,重複五
   到十次。

(五)若配合完善,經過六週的治療後,仍無任何的改善,可考慮由專
   科醫師局部注射類固醇,但仍需繼續(一)到(五)的配合。

九十五%足底筋膜炎的患者經由保守治療法會有很好的結果,僅有極少
數的病人經六個月的保守療法仍無進展者才需要外科手術治療。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