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先天性心臟病心房中隔缺損 心導管新治療法

報告者�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西醫副院長 洪瑞松
       小兒心臟科&加護病房主任 張正成

外科開心手術治療當中,以先天性心臟病心房中隔缺損(ASD)的手術歷史
最悠久,於今約已有四十年的歷史。在過去心導管術只為一種診斷性的
檢查術,近年來由於心導管介入性治療術的快速發展,心導管術已脫離
傳統的診斷性,邁入治療性的範疇,而對經適當選擇之病人可代替外科
治療,使心臟疾病的治療提昇至新的境地。

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小兒心臟科主任張正成表示,該院的小兒心臟科
及成人心臟科心導管治療團隊在中部率先引進心房中隔心導管新治療法
,已在16位病人成功地完成心房中隔缺損閉鎖器的置放,年齡最小的只
有3歲,最長的為67歲。術後病人都很滿意,順利出院。

張正成主任認為,傳統的開心手術有輸血、體外循環、胸骨切開、傷口
疤痕、加護病房照顧及住院天數較長等顧慮。而置放心房中隔缺損閉鎖
器的心導管治療不必開胸,術後不疼痛,無疤痕,因沒有輸血而不必顧
慮感染疾病(如肝炎等)。通常治療後隔天就可出院,無怪乎,病人希
望選擇這種輕便又幾乎無傷害性的新治療方式。

張正成主任強調,目前較為廣被使用的心房中隔缺損閉鎖器有雨傘型的
CardioSEAL及香菇型的Amplatzer兩種,全世界約已有7,000名個案接受
這兩種閉鎖器的治療。剛開始,只應用在治療破洞較小的心房中隔缺損
,漸漸地,連大的破洞也可以治療。洪瑞松副院長上星期就用閉鎖器成
功地治療了一個破洞3.3公分的心房中隔缺損的63歲病人。

洪瑞松副院長說明,心房中隔缺損閉鎖器的置放是一種團隊合作的工程
,必須靠介入性心導管術醫師、經食道心臟超音波術醫師、麻醉科醫師
等密切配合,再加上心臟外科醫師的後線支援,才能夠從容地進行治療
。可惜這種傷害性小,花費又較低的治療方式,目前健保局還沒有開放
給付,病人仍須自費購買閉鎖器。希望這種21世紀的醫療新技術,可以
儘速納入健保的給付項目裏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