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突破A+ 增進嬰幼兒免疫力

大家都在趕「流」行,你也準備好要帶全家人一起抗戰了嗎?你想讓孩子成為擁有金鐘罩鐵布衫的「鋼鐵人」嗎?

趕走病菌的三大防線

* 簡言之,人體的免疫能力有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禦 -- 來自皮膚與黏膜,例如:皮膚可阻擋大多數外來有害物質入侵體內。所以抓出傷口或是燒燙傷,讓皮膚完整度受損時,就容易感染。

* 第二道防禦 -- 為先天性免疫機制,例如:白血球中的中性球或吞噬細胞,他們會在身體出現傷口或致病菌入侵時,優先支援患部的防禦並採取基本保護行動(吃掉致病菌)。但這類免疫沒有專一性與記憶性,亦即不會針對特定致病菌記憶,且下次再度感染時,也不會產生專門抗體,但它們的優先防護能爭取時間,讓下一道防禦(後天性免疫機制的防禦)發生作用。

* 第三道防禦 -- 為一般所熟悉的抗體或免疫細胞等,這層防禦軍隊必須經過訓練與教育,也就是要先認識敵人,才能在下一次遇到時,進行辨認與施行防禦措施,所以它們是具有專一性與記憶性的特種部隊。缺點只是製造出相應抗體需要時間(可能幾天到幾星期不等)。例如:寶寶第一次被病菌感染,第三道防禦機制會記憶並製造出專門的抗體,在下次遇到同樣的病菌攻擊時,立刻出動量多質精的專門抗體以對付病菌,但在相應的抗體製造出來前,仍需仰賴第二道防禦機制來抵抗致病菌。

強化媽咪與寶寶  步步為贏

從懷孕開始,準媽咪的均衡飲食,是給胎兒生長發育的重要營養來源,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免疫能力。根據小兒部營養師梁組嘉表示,孕媽咪應注意以下事項:

* 需要多攝取魚類、雞蛋、牛奶等優質蛋白質食物,提供寶寶建構新生的組織,並幫助身體製造白血球與抗體。

* 宜多選擇抗氧化食物,例如: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維生素E的綠色蔬菜等,以及抗發炎的Omega-3堅果類、亞麻仁油等。

* 避免空熱量食物,不能因為覺得要吃很多小朋友才能快快長大,就隨意挑選高熱量而無實際營養素成分的食品,也就是俗稱的「垃圾食物」。畢竟許多市售的垃圾食物可能含有一些化學添加物,容易導致體內發炎反應。

* 不需要刻意「挑食」。有些媽咪為了預防小朋友日後過敏,會避免攝取特定食物。但除非孕媽咪本身已經對某些食物過敏,否則無須刻意避開。多樣化的健康飲食,才是最佳的原則。

寶寶出生後  逐漸靠自己 

至於出生後嬰兒如何有完備的免疫力呢?首先,前幾個月靠的是經由媽咪胎盤而來與經由哺餵母乳讓寶寶獲得母乳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讓寶寶的免疫系統逐漸健全,減少長大後過敏與感染的機率。

除此之外應該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 副食品: 一般建議在寶寶四到六個月大後開始逐量添加。每餵食一種新的食物,先從1-2湯匙開始,隨時注意寶寶有無過敏的情況。

如果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餵食,並請醫師診治判斷,且建議半年到一年內先不要食用。如果食用副食品狀況正常,建議3~5天後再換另一種新的食物即可。

* 攝取優質蛋白質:雞蛋、豆腐、魚類、奶類等可提供高營養價值的優良蛋白質來源,建議已經有出現過敏現象的寶寶,可以等到6個月大再開始添加。而容易成為過敏原的食物則可在1歲後少量嘗試,例如:花生、甲殼類海鮮等。

* 避免過度殺菌:幫助寶寶建立基本的良好衛生習慣,但不要過度作為,例如:可以勤洗手,但不需要使用抗菌洗手乳。

* 接觸大自然:研究發現1歲前時常接觸動植物與大自然的孩子,白血球的免疫能力會高於平均值,因此可多帶孩子到郊外走動;但若確診寶寶對某些動物毛髮、皮屑或塵?過敏,則要儘量避免接觸。

周歲寶寶打基礎  關鍵黃金1000天

寶寶一歲後可以開始嘗試多樣化的食物,以打好強健的免疫基礎,有活力地去抓周囉!爸爸媽媽們則要把握寶寶2歲前的黃金1000天,做好生活上、飲食上的良好習慣培養喔!

* 充足的水分: 能幫助體內的黏膜組織保持濕潤,成為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

* 適當的運動:運動或跑跳幫助寶寶增加身體的循環、增進他們的食慾,並能強化其免疫能力。

* 飽滿的睡眠:睡眠不足不但情緒會低落,還會造成免疫T細胞的功能下降,因此,足夠的睡眠有益於維持抵抗力。

* 把握三正餐、二點心:以天然食材為主,攝取足夠熱量及蛋白質,才能從飲食中提供正常發育之外,讓免疫系統獲得完善的營養素補給,隨時備戰。

* 適當補充益生菌:食物經由腸胃消化吸收,益菌的增生有左右免疫系統的能力,因此平時可選擇優酪乳、優格做補充(1歲前不建議);或有經公正第三方認證的益生菌產品,然而要注意有標示屬於特別設計給小朋友的益菌,畢竟體重不同,劑量可能會與大人不同。

* 定期健康檢查與按時接種疫苗:疫苗雖不是萬靈丹,但能讓身體預先認識致病菌,幫助達成免疫效果。

人體的免疫力過與不及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威脅,不小心被迫隨波逐「流」。因此在正式與病菌開戰前,我們平日就應該要先做好充足的準備,增進自體的免疫機能,才能天天活力滿分喔!
本文作者:亞東醫院小兒部 過敏科 陳家駿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