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全新腎交感神經阻斷術,改善頑固型高血壓困境

高血壓疾病在台灣被列為十大死因之一。高血壓是造成冠狀動脈、腦血管動脈及周邊動脈粥樣病變的主要危險因子。患者若長期處於高血壓狀態,將增加併發下列疾病的發生率:罹患腦中風的機率增加40%、心血管疾病增加25%、腎臟衰竭機會增加10%。而在高血壓中病人中,有10~15%患者是屬於血壓難以控制的頑固性高血壓病人。

一旦服用3種以上適當耐受劑量降壓藥(包含利尿劑)仍無法達到目標血壓值者,或吃四種抗高血壓藥物才能達目標血壓者均可歸類為「頑固型高血壓」。在近10年來,對於頑固型高血壓的治療方式有了突破,這些病患可考慮新型的腎交感神經阻斷術。腎動脈交感神經的活化與高血壓息息相關,近年來發現藉由「腎交感神經阻斷術」阻斷腎臟交感神經,能夠有效控制血壓。我們利用導管介入手術方式,可將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進而降低交感神經活性以達到控制血壓的目的。

手術方式是利用特製電燒導管經由鼠蹊部股動脈進入腎動脈,藉由釋放射頻能量,破壞腎動脈壁交感神經末梢進行燒灼來減少腎動脈交感神經活性以降低血壓。手術時間約40分鐘,傷口不大類似一般心導管手術大小,副作用低。術後85%以上的病人有效降低血壓,每日約可減少一至二類的高血壓藥物使用,對這些難以控制用藥物控制達標的頑固性高血壓病人而言是有效且安全的療法。

台灣自2013年起引進此項新技術後,包含亞東醫院已有27家醫院開始執行此項新技術治療。台灣臨床數據顯示,術後1年可讓收縮壓平均下降26.8430毫米汞柱,24小時平均血壓也有13毫米汞柱的降幅。若以血壓嚴重程度角度來看,術前有高達66%的患者收縮壓大於160 毫米汞柱,術後一年追蹤果發現,高達85%的患者血壓低於或等於140毫米汞柱,結果令人鼓舞。

甚至有病患原本須服用5種降壓藥,經過腎交感神經阻斷術後,服用的降壓藥得以減少至2種。病患血壓得到良好的控制,每日所需的服用藥量也減低。許多病患也表示術後生活品質有明顯改善。也有患者原本就使用多種藥物勉強維持血壓在標準值內,因為工作上需要離鄉背井,擔心人在異地時若血壓再有變化,將落入無藥可用的窘境,因此病患本身及家屬產生了嚴重的焦慮和不安全感。但在接受腎交感神經阻斷術後順利減少所需的藥量,讓病患比較安心出外打拼,也相對幫助穩定了病情。

雖然2014年Simplicity HTN-3 研究顯示腎交感神經阻斷術與接受Sham手術的病人相比,對降低血壓的效果差不多,因而造成全球醫界對執行這項手術的態度轉為保守。但是根據台灣經驗及近來發表的研究顯示,腎交感神經阻斷術對頑固型高血壓的病人仍然能夠有效控制血壓。一般而言,病患若非真正頑固型高血壓患者目前並不建議接受腎交感神經阻斷術;但若病人屬於需要大量藥物才能控制血壓,或是藥物使用後出現副作用不適合藥物治療,甚至使用大量藥物下仍無法控制血壓,因此產生腦中風、心臟病等高血壓併發症等情形,腎交感神經阻斷術帶來的好處覺明顯,可考慮接受此類手術治療。因此如何診斷出這些對腎交感神經阻斷術治療有良好反應的病人族群,並改良手術的技術及器械,將是腎交感神經阻斷術未來是否能廣泛應用於高血壓治療的關鍵。

腎交感神經阻斷術可說是在藥物無法控制下無法達標或產生副作用的頑固性高血壓患者的一大福音,但目前仍需自費進行。病患術後仍應定期運動及保持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並按照醫師指示用藥,以持續穩定血壓。

此外,目前國外對應用腎交感神經阻斷術於心臟衰竭、心房顫動等病人族群的治療,也有大型研究試驗正在進行,相信不久會有更多臨床實驗數據發表,對腎交感神經阻斷術的臨床應用做更明確的定位。
本文作者: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 邱昱偉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