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是最為常見的兒科腸胃道疾病之一。腹瀉的原因很多,即便是一般感冒亦會形成之:有些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造成的食物中毒,更是會有上吐下瀉、發燒的情形產生; 夏天裏貪涼,多食瓜果冰冷、生啤酒也是腹瀉原因之一,甚至有些寒涼中草藥及有些西藥也是腹瀉的兇手臨床上的表現:解便頻率增加或糞便變稀。

客觀的標準:嬰兒每日每公斤體重之糞便量超過十克,例如八公斤重的嬰兒,一整天糞便量加起來如果大於八十克,就是腹瀉;較大的小孩或成人則是以每日糞便量大於二百克做為診斷之標準。
引起腹瀉的原因有哪些? 
(一)腸炎:幼兒的免疫系統薄弱,若衛生不好,易經口而入,感染細菌、或病毒性腸胃炎。
(二)感冒病毒感染:如小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或常併發腹瀉,即所謂的腸胃型感冒。
(三)患有其他疾病:如先天性或手術後短腸症、巨腸症、內分泌疾病、腸炎癒後腹瀉症候群等。
(四)藥物:如某些抗生素的副作用引起。
急性腹瀉:病程小於兩週 慢性腹瀉:病程持續十四天以上。

小兒腹瀉最重要之處置與治療就是避免脫水
不正確的認知:: 禁食,如此做法可能使孩童立即陷入脫水、低血糖,甚至於休克的危險中。正確作法應是先繼續餵食.進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可促進腸黏膜絨毛及早修復。
以前的觀念是先禁食6~8小時,但目前認為應及早予以再餵食,不必禁食。在開始的6~12小時內可先給予口服電解質液或開水,接著可以食用一些清淡食物,如白稀飯、白吐司、白米飯、嬰兒米粉等。可樂、果汁、雞湯及其他高滲透壓的食物仍不建議食用。

提供有效的資訊,以供醫師診斷與治療的參考:
●體重減輕多少?(要能回答出這個問題,平常就必須經常量體重。)
●腹瀉的頻率(一天拉幾次?)
●糞便性狀(水便或糊便?是否含血絲或大量血便?血便顏色為鮮紅、暗紅或黑色?)
●來到醫院前有沒有脫水的徵候?(體重減輕、尿量變少、黏膜乾裂、囟門凹陷、欲哭無淚、躁動不安、意識不清等) 

治療。輕症者之治療主要給予口服再水化溶液(俗稱口服點滴),並輔以適合之飲食(無乳糖奶粉、稀飯、吐司麵包、香蕉等);病情較嚴重者則住院給予靜脈輸液,加上口服點滴及飲食治療。

中醫認為小兒腹瀉是脾胃功能失調或外感時邪所致,臨床可分為傷食瀉、驚嚇瀉、風寒瀉、濕熱瀉和脾虛瀉。小兒腹瀉除有大便不正常外,還可出現許多兼加證:如發熱、嘔吐、口渴、流涕、咳嗽、腹痛、厭食、面黃、疲乏無力等。
中醫常採用中藥內服、膏藥貼臍、飲食療法及推拿捏積等方法治療。
常用中藥則可使用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平胃散、保和丸等一類之健胃整腸藥,會有一定助益。 若屬細菌感染者,有些要使用抗生素,中藥可使用葛根苓連湯、藿香正氣散、蒲公英,配合辨證論治加減用藥。,常以寒熱虛實夾雜之半夏瀉心湯加減治之,若屬更虛者,可慢慢加上五苓散、小建中湯、苓桂朮甘湯、理中湯、四逆湯。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